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9-15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9-12页 |
(一)案例 1:陈某、薛某诉沈某、陶某民间借贷案 | 第9-11页 |
(二)案例 2:唐某某诉丁某某、徐某某民间借贷案 | 第11-12页 |
二、案情所反映的问题 | 第12-15页 |
(一)案例1的争议焦点 | 第12-13页 |
(二)案例2的争议焦点 | 第13-14页 |
(三)裁判规则具有两重性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裁判规则之反思 | 第15-20页 |
一、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相关法律规定的解读 | 第15-16页 |
(一)用途标准 | 第15页 |
(二)推定规则及例外情形 | 第15-16页 |
二、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裁判规则的评析 | 第16-20页 |
(一)用途标准有利于保护非举债方的利益 | 第16-17页 |
(二)推定规则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 第17页 |
(三)应对现有裁判规则之两重性予以取舍与整合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之重构 | 第20-26页 |
一、以“家庭共同生活目的”的用途标准为归依 | 第20-23页 |
(一)“家庭共同生活目的”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家庭共同生活目的”用途标准的正当性 | 第21-23页 |
二、“家庭共同生活”的举证责任分配与承担 | 第23-24页 |
(一)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之情形 | 第23-24页 |
(二)结合本文案例进行分析 | 第24页 |
三、笔者观点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我国几种特殊夫妻债务性质之认定 | 第26-31页 |
一、夫妻对特殊身份人尽法定义务所负之债 | 第26-27页 |
(一)特殊身份人范围 | 第26页 |
(二)夫妻对特殊身份人尽法定义务所负之债性质的认定 | 第26-27页 |
二、夫妻分居期间所负之债 | 第27-28页 |
(一)分居的界定 | 第27页 |
(二)夫妻分居期间所负之债性质的认定 | 第27-28页 |
三、夫妻一方承担保证责任所负之债 | 第28-29页 |
(一)保证之债的特殊性 | 第28页 |
(二)夫妻一方承担保证责任所负之债性质的认定 | 第28-29页 |
四、夫妻一方因非法债务、虚构债务所负之债 | 第29-31页 |
(一)非法行为之情形 | 第29页 |
(二)夫妻一方因非法行为、虚构债务所负之债性质的认定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个人简历 | 第34-35页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