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M方法的淮北市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评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一、研究大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区背景 | 第11-12页 |
三、研究问题提出 | 第12页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 | 第17-19页 |
一、研究难点 | 第17-18页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34页 |
第一节 采煤塌陷湿地的相关研究 | 第19-24页 |
一、湿地的概念与分类 | 第19-20页 |
二、采煤塌陷湿地形成规律及特点 | 第20-22页 |
三、采煤塌陷湿地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资源游憩价值的相关研究 | 第24-34页 |
一、游憩的概念 | 第24页 |
二、价值评价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三、游憩价值评价研究进程与方法实践 | 第29-34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获取分析 | 第34-53页 |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34-38页 |
一、淮北采煤塌陷湿地概况 | 第34-36页 |
二、研究方法的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南湖湿地概况及问卷调查 | 第38-40页 |
一、南湖湿地概况 | 第38-39页 |
二、问卷调查与信度检验 | 第39-40页 |
三、游客基础信息 | 第40页 |
第三节 问卷信息统计分析 | 第40-53页 |
一、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构成要素评析 | 第40-46页 |
二、南湖湿地游憩时间和频率调查 | 第46-47页 |
三、南湖湿地与相山公园生态服务功能比较 | 第47-49页 |
四、南湖湿地与相山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比较 | 第49页 |
五、南湖湿地与相山公园支付意愿比较 | 第49-51页 |
六、采煤塌陷湿地旅游开发前景与困境分析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淮北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评估 | 第53-64页 |
第一节 南湖湿地游憩利用价值评估 | 第53-59页 |
一、出发小区划分和旅游人次统计 | 第53-54页 |
二、旅行费用 | 第54-56页 |
三、消费者剩余 | 第56-58页 |
四、旅行时间价值 | 第58-59页 |
五、游憩使用价值 | 第59页 |
第二节 南湖湿地游憩非使用价值评估 | 第59-61页 |
一、门票支付意愿 | 第59-60页 |
二、房产支付意愿 | 第60-61页 |
三、南湖湿地游憩非使用价值估算 | 第61页 |
第三节 淮北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 | 第61-64页 |
一、南湖湿地游憩价值 | 第61-62页 |
二、淮北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 | 第62页 |
三、与已有评估结果的比较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淮北采煤塌陷湿地潜在游憩价值估算 | 第64-72页 |
第一节 2015年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估算 | 第64-70页 |
一、2015年各项基础数据及假设 | 第64-65页 |
二、旅行费用 | 第65页 |
三、消费者剩余 | 第65-66页 |
四、旅行时间价值 | 第66-69页 |
五、游憩非利用价值 | 第69-70页 |
六、总游憩价值 | 第70页 |
第二节 2020年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估算 | 第70-72页 |
一、2020年各项基础数据及假设 | 第70页 |
二、旅行费用 | 第70-71页 |
三、部分游憩价值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淮北采煤塌陷湿地旅游开发意义分析 | 第72-77页 |
第一节 对淮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72-74页 |
一、拓宽塌陷地复垦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 第72页 |
二、增加旅游业收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 第72-73页 |
三、促进休闲业发展,提升旅游业品味 | 第73-74页 |
第二节 对淮北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74-77页 |
一、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淮北市民生活质量 | 第74-75页 |
二、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 第75页 |
三、挖掘资源文化价值,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 第75-76页 |
四、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 第76页 |
五、解决社会矛盾问题,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1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77-79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一 淮北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调查问卷 | 第85-89页 |
附录二 spss部分统计分析 | 第89-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