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3页 |
1.2.1 苜蓿黄酮简述 | 第12页 |
1.2.2 苜蓿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 第12-14页 |
1.2.3 苜蓿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4 苜蓿叶蛋白简述 | 第19页 |
1.2.5 苜蓿叶蛋白应用价值 | 第19-20页 |
1.2.6 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苜蓿叶蛋白与黄酮类联合提取的浸出方法及工艺参数试验 | 第26-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1.1 材料 | 第26页 |
2.1.2 方法 | 第26-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2.2.1 鲜草打浆兼碱浸试验 | 第28-31页 |
2.2.2 鲜草打浆静置试验 | 第31-34页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叶蛋白凝聚方法的可行性及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35-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3.1.1 样品与试剂 | 第35页 |
3.1.2 方法 | 第35-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9页 |
3.2.1 热凝聚正交试验结果 | 第37-42页 |
3.2.2 石灰水凝聚试验 | 第42-49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棕色液中黄酮类物质的收集方法 | 第51-6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51-52页 |
4.1.2 方法 | 第5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3页 |
4.2.1 打浆碱浸并热凝聚后再酸沉 | 第52-55页 |
4.2.2 打浆静置并热凝聚再酸沉 | 第55-58页 |
4.2.3 打浆碱浸并石灰水凝聚后再酸沉 | 第58-60页 |
4.2.4 打浆静置并石灰水凝聚后再酸沉 | 第60-63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4-67页 |
5.1 试验总结 | 第64-65页 |
5.1.1 苜蓿叶蛋白与黄酮类联合提取的浸出方法 | 第64页 |
5.1.2 叶蛋白的凝聚方法 | 第64页 |
5.1.3 棕色液中黄酮类物质收集方法 | 第64-65页 |
5.2 试验创新点 | 第65页 |
5.2.1 试验思路的创新 | 第65页 |
5.2.2 苜蓿叶蛋白凝聚方法的创新 | 第65页 |
5.3 建议 | 第65-66页 |
5.3.1 选料及预处理工艺 | 第65页 |
5.3.2 叶蛋白凝聚工艺 | 第65-66页 |
5.4 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