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国外柴油质量升级概况 | 第9-13页 |
1.2.1 欧洲柴油升级概况 | 第9-10页 |
1.2.2 美国柴油升级概况 | 第10页 |
1.2.3 日本柴油升级概况 | 第10-11页 |
1.2.4 周边国家和地区汽柴油质量标准 | 第11页 |
1.2.5 我国柴油质量升级概况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荆门石化柴油生产现状 | 第13-35页 |
2.1 荆门石化简介 | 第13页 |
2.2 柴油生产现状 | 第13页 |
2.3 柴油加工能力 | 第13-14页 |
2.4 柴油生产装置简介 | 第14-34页 |
2.4.1 1 | 第14-17页 |
2.4.2 2 | 第17-19页 |
2.4.3 1 | 第19-23页 |
2.4.4 2 | 第23-26页 |
2.4.5 焦化装置 | 第26-28页 |
2.4.6 2 | 第28-31页 |
2.4.7 1 | 第31-34页 |
2.5 柴油生产方案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国Ⅳ柴油标准和升级方向 | 第35-37页 |
3.1 车用柴油国Ⅳ标准 | 第35页 |
3.2 国Ⅳ柴油的升级方向 | 第35-37页 |
3.2.1 控制硫含量 | 第35页 |
3.2.2 降低多环芳烃含量、芳烃含量 | 第35-36页 |
3.2.3 提高十六烷值 | 第36页 |
3.2.4 控制密度范围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柴油质量升级的对策 | 第37-55页 |
4.1 柴油质量升级的对策 | 第37页 |
4.1.1 总体原则 | 第37页 |
4.1.2 柴油原料分类加工 | 第37页 |
4.2 柴油组分中的硫化物 | 第37-39页 |
4.3 生产超低硫柴油的生产技术 | 第39-43页 |
4.3.1 RIPP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技术 | 第39-40页 |
4.3.1.1 生产低硫柴油的加氢精制技术 | 第39-40页 |
4.3.1.2 SRH技术 | 第40页 |
4.3.1.3 RTS技术 | 第40页 |
4.3.1.4 MHUG技术 | 第40页 |
4.3.2 FRIPP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技术 | 第40-41页 |
4.3.2.1 FH-UDS系列催化剂柴油深度加氢精制脱硫技术 | 第40-41页 |
4.3.2.2 SRH技术 | 第41页 |
4.3.3 中石油ULSD加氢精制技术 | 第41-42页 |
4.3.4 国外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技术 | 第42-43页 |
4.3.4.1 AkzoNobel公司的STARS技术 | 第42页 |
4.3.4.2 美国Criterion Catalysts & Technologies公司技术 | 第42-43页 |
4.3.4.3 Prime-D技术 | 第43页 |
4.4 现有柴油加氢装置改造升级 | 第43-55页 |
4.4.1 提高加氢反应苛刻度 | 第43-44页 |
4.4.2 2 | 第44-51页 |
4.4.2.1 RTS 技术介绍 | 第44页 |
4.4.2.2 RTS 技术优点 | 第44页 |
4.4.2.3 2 | 第44-47页 |
4.4.2.4 RTS 反应器内部构造 | 第47-48页 |
4.4.2.5 装置运行和标定 | 第48-51页 |
4.4.3 1 | 第51-55页 |
4.4.3.1 催化剂装填 | 第51-52页 |
4.4.3.2 装置标定 | 第52-55页 |
第五章 增产车用柴油 | 第55-59页 |
5.1 扩大原料范围和优化产品调和、增产车用柴油 | 第55-59页 |
5.1.1 扩大原料范围 | 第55页 |
5.1.2 优化产品调和 | 第55-56页 |
5.1.3 完善储运系统,不同品种柴油分储分炼 | 第56页 |
5.1.4 增产车用柴油 | 第56-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