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国内外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四)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7-19页 |
1.研究方法 | 第17页 |
2.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二、泰安农业科技园区情况概述 | 第19-24页 |
(一)泰安农业科技园区的地理位置 | 第19页 |
(二)泰安农业科技园区设立背景 | 第19-21页 |
(三)泰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运行机制 | 第21-24页 |
1.市区共建机制 | 第21页 |
2.成果共享与战略联盟机制 | 第21-22页 |
3.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 | 第22-23页 |
4.管委会领导下的成员单位负责制 | 第23页 |
5.政产学研金农结合机制 | 第23页 |
6.土地流转机制与产业联盟的结合 | 第23-24页 |
三、泰安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现状 | 第24-29页 |
(一)泰安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二)泰安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 第25-26页 |
1.财政政策 | 第25页 |
2.税收政策 | 第25页 |
3.收费政策 | 第25页 |
4.用地政策 | 第25页 |
5.其它政策 | 第25-26页 |
(三)泰安农业科技园的招商主要做法 | 第26-27页 |
1.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 | 第26页 |
2.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 | 第26页 |
3.内外兼修,转变职能,提升服务 | 第26-27页 |
(四)泰安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发展效果 | 第27-29页 |
1.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主导产业 | 第27页 |
2.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 | 第27-28页 |
3.积极推进农业特色旅游发展 | 第28页 |
4.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 | 第28-29页 |
四、泰安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3页 |
(一)招商引资的主体单一,行政色彩过浓 | 第29-30页 |
1.招商引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 第29页 |
2.导致其他招商主体弱小 | 第29页 |
3.招商引资存在盲目性 | 第29-30页 |
(二)招商引资不专业 | 第30-31页 |
1.缺乏专业招商人员 | 第30页 |
2.招商引资方式简单 | 第30页 |
3.策划项目水平较低 | 第30-31页 |
(三)招商引资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思想 | 第31页 |
(四)产业布局规划工作滞后,土地资源紧张,项目选址困难 | 第31-32页 |
(五)忽视投资环境建设 | 第32-33页 |
五、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理论思考 | 第33-42页 |
(一)地方政府进行招商引资的逻辑 | 第33-35页 |
1.正确行使经济管理职能的表现 | 第33页 |
2.政绩思想 | 第33-34页 |
3.地区之间的盲目攀比 | 第34页 |
4.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二)国内外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经验 | 第35-42页 |
1.美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情况概述 | 第35-38页 |
2.苏州工业园招商引资情况概述 | 第38-40页 |
3.国内外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经验总结 | 第40-42页 |
六、泰安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对策与建议 | 第42-51页 |
(一)转换园区招商引资中的角色,以企业招商、中介招商为主 | 第42-43页 |
1.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 | 第42页 |
2.培育招商中介公司,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 第42-43页 |
(二)做好泰安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工作,规划先行 | 第43-45页 |
1.指导思想 | 第43页 |
2.规划原则 | 第43-44页 |
3.规划目标 | 第44页 |
4.产业布局规划 | 第44-45页 |
(三)开展产业招商,打造产业集群 | 第45-46页 |
1.明确产业定位,开展链式招商 | 第45页 |
2.高度重视“以商引商”的作用 | 第45-46页 |
(四)加大园区宣传力度,提升园区品牌效应 | 第46-47页 |
1.利用媒体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 第46页 |
2.精心制作对外宣传资料,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 第46页 |
3.借助网络平台,创新宣传方式 | 第46-47页 |
(五)打造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招商引资队伍 | 第47页 |
1.提高现有招商引资人员的素质水平 | 第47页 |
2.注重引进专业的招商引资人才 | 第47页 |
(六)优化园区招商引资环境 | 第47-51页 |
1.优化投资硬环境 | 第47-49页 |
2.优化投资软环境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