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煤降低陕北煤灰熔点和结渣性的研究及机理初探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煤灰熔融性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煤灰矿物成分对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11-14页 |
| ·煤灰化学组成对煤灰熔点的影响 | 第14-15页 |
| ·预测方法 | 第15-18页 |
| ·煤的结渣性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配煤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 第20-2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 ·实验用煤 | 第20页 |
|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 ·煤灰成分 | 第23-24页 |
| ·单煤灰熔融特性 | 第24-25页 |
| ·配煤灰熔融特性 | 第25-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配煤对煤灰熔融性的影响机理 | 第29-44页 |
| ·XRD分析 | 第29-39页 |
| ·煤样XRD分析 | 第29-31页 |
| ·配煤XRD分析 | 第31-39页 |
| ·煤灰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9-43页 |
| ·单煤SEM分析 | 第40页 |
| ·配煤SEM分析 | 第40-43页 |
| ·本章总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配煤的结渣性研究 | 第44-5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 ·煤的结渣性判别指标及结渣强度 | 第45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 ·单煤的结渣性 | 第46-49页 |
| ·神木聚龙煤矿(9 | 第46-47页 |
| ·神木榆家梁煤矿(10 | 第47页 |
| ·禾草沟一号矿(11 | 第47-48页 |
| ·判别指标对煤样结渣程度的判别 | 第48-49页 |
| ·配煤的结渣性 | 第49-53页 |
| ·神木聚龙煤矿(9 | 第49-51页 |
| ·神木榆家梁煤矿(10 | 第51-53页 |
| ·本章总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全文总结与结论 | 第54-55页 |
|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