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略语表 | 第9-14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 ·畜禽遗传评定方法的发展概述 | 第14-15页 |
| ·基因组选择概述 | 第15-16页 |
| ·基因组选择实施步骤 | 第16-18页 |
| ·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的可靠性 | 第18页 |
| ·基因组育种值估计模型 | 第18-26页 |
| ·BLUP类模型 | 第19-20页 |
| ·贝叶斯类模型 | 第20-24页 |
| ·其他模型 | 第24-26页 |
| ·影响基因组选择实施的因素 | 第26-29页 |
| ·参考群体 | 第26-27页 |
| ·遗传标记密度 | 第27页 |
| ·标记填充(Genotype imputation) | 第27-28页 |
| ·杂交群体 | 第28-29页 |
| ·实施基因组选择成本 | 第29-30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 第2章 生长和屠体性状基因组估计育种值准确性研究 | 第32-55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9页 |
| ·实验群体 | 第33-36页 |
| ·统计方法 | 第36-38页 |
| ·交叉验证法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51页 |
| ·遗传参数 | 第39-40页 |
| ·育种值估计准确性 | 第40-48页 |
| ·统计功效与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48-49页 |
| ·基因组估计育种值无偏性 | 第49-51页 |
| ·讨论 | 第51-54页 |
| ·基因组估计育种值准确性 | 第51-52页 |
| ·参考群体和候选群体之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 ·基因组育种值估计模型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3章 抗体免疫水平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研究 | 第55-76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6-59页 |
| ·实验群体 | 第56-57页 |
| ·统计模型 | 第57-58页 |
| ·交叉验证 | 第58-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 ·方差组分和遗传力估计 | 第59-60页 |
| ·基因组育种值估计模型准确性 | 第60-62页 |
| ·讨论 | 第62-75页 |
| ·遗传力和遗传相关 | 第62-63页 |
| ·免疫应答水平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准确性 | 第63-74页 |
| ·单性状和多性状基因组育种值估计模型 | 第74-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第4章 基因组选择在优质肉鸡中经济效益评估 | 第76-93页 |
| ·引言 | 第76-7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7-81页 |
| ·杂交配套模式 | 第77-78页 |
| ·群体参数设置 | 第78-79页 |
| ·基因组参数设置 | 第79页 |
| ·模拟软件 | 第79-80页 |
| ·育种值估计方法 | 第80页 |
| ·遗传进展估计 | 第80-81页 |
| ·经济参数设置 | 第8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1-90页 |
| ·定向选择表型变化趋势 | 第81-84页 |
| ·基因组选择与传统方法遗传进展比较 | 第84-86页 |
| ·经济效益评估 | 第86-90页 |
| ·讨论 | 第90-92页 |
| ·影响基因组估计育种值准确性的因素 | 第90-91页 |
| ·杂种优势 | 第91页 |
| ·经济效益 | 第91-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 ·结论 | 第93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93-94页 |
| ·基因组选择方法在中国肉鸡育种中的展望 | 第94-96页 |
| ·基因组选择给中国肉鸡育种突破带来希望 | 第94页 |
| ·基因组选择在中国肉鸡育种中的实施建议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8页 |
| 致谢 | 第108-11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0-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