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 ·研究方案 | 第18-20页 |
|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20页 |
| 2.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 ·家庭农场的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 ·家庭农场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2-23页 |
| ·规模经营理论 | 第23-24页 |
|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4-25页 |
| ·诱发性制度变迁理论 | 第25-26页 |
| 3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 第26-38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条件 | 第26-31页 |
| ·现实条件 | 第26-28页 |
| ·政策条件 | 第28-29页 |
| ·农地流转条件 | 第29-30页 |
| ·社会化服务条件 | 第30-31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 第31-38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总体数量与规模 | 第31-33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经营结构 | 第33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扶持情况 | 第33-36页 |
| ·四川丘陵县家庭农场的土地获取方式 | 第36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劳动力情况 | 第36-38页 |
| 4.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成效 | 第38-43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成效 | 第38-42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问题 | 第42-43页 |
| 5 四川丘陵地区现阶段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制约因素 | 第43-48页 |
| ·政策的模糊性影响对家庭农场的认知程度 | 第43-44页 |
| ·基础设施落后与机械作业率低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 第44-45页 |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足与农地资源释放率低限制了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 第45-46页 |
| ·地少人多形势导致丘陵地区家庭农场规模扩大的困难性 | 第46页 |
| ·融资能力不足与农经人才匮乏导致自我发展能力较差 | 第46-47页 |
|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严重制约家庭农场发展 | 第47-48页 |
|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影响家庭农场生产要素配置 | 第48页 |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8-53页 |
|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具有发展家庭农场的良好条件 | 第48-49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 第49页 |
| ·四川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还存在制约性因素 | 第49页 |
| ·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 ·结合丘陵地区实际明确家庭农场地位 | 第49页 |
| ·以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家庭农场生产条件 | 第49页 |
| ·通过完善登记服务与引导农地流转规范家庭农场运作方式 | 第49-50页 |
| ·财政扶持与金融支持相结合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保障 | 第50-51页 |
|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51页 |
| ·大力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 | 第51页 |
| ·坚持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鼓励家庭农场探索多种形式经营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