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梓潼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防治对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 第15-25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概况 | 第15-16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 第15-16页 |
·行政区划与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页 |
·气象水文 | 第16-19页 |
·气象 | 第16-18页 |
·水文 | 第18-19页 |
·地质环境条件 | 第19-23页 |
·地形地貌 | 第19-21页 |
·地层岩性 | 第21-23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3页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3-25页 |
3 梓潼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第25-32页 |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 第25-29页 |
·滑坡 | 第27页 |
·崩塌 | 第27-28页 |
·不稳定斜坡 | 第28-29页 |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 第29-31页 |
·滑坡的形成条件 | 第29-30页 |
·崩塌的形成条件 | 第30-31页 |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 第31-32页 |
·时间分布规律 | 第31页 |
·空间分布规律 | 第31-32页 |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32-77页 |
·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2-40页 |
·评价因子的选取 | 第32-33页 |
·单元划分 | 第33-34页 |
·基础数据的处理 | 第34-35页 |
·评价指标值的提取 | 第35-40页 |
·评价因子分级 | 第40页 |
·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 | 第40-49页 |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第41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1-42页 |
·计算因子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第42-43页 |
·评价模型的实现 | 第43-49页 |
·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49-73页 |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50-51页 |
·隶属函数及图像 | 第51-65页 |
·评价结果的实现 | 第65-73页 |
·评价结果对比与验证 | 第73-77页 |
5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 第77-82页 |
·防治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第77-78页 |
·防治对策 | 第78-82页 |
·监测预防 | 第78页 |
·工程治理 | 第78-81页 |
·生物治理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