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安全协议分析与攻击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无线局域网面临的攻击威胁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 | 第12-20页 |
·无线局域网技术简介 | 第12页 |
·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 第12-15页 |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 第12-13页 |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 第13-15页 |
·无线局域网的原理 | 第15-16页 |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 | 第15-16页 |
·无线局域网的MAC层 | 第16页 |
·无线局域网构建标准 | 第16-19页 |
·IEEE802.11系标准 | 第16-18页 |
·其他无线局域网标准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WEP协议分析 | 第20-30页 |
·WEP协议 | 第20-25页 |
·RC4算法 | 第20-21页 |
·WEP数据加密流程 | 第21-22页 |
·WEP数据解密流程 | 第22-23页 |
·WEP数据完整性校验 | 第23页 |
·WEP协议下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 | 第23-25页 |
·WEP协议安全性分析 | 第25-26页 |
·RC4算法缺陷 | 第25-26页 |
·IV空间问题 | 第26页 |
·完整性校验的问题 | 第26页 |
·WEP的改进方案TKIP | 第26-27页 |
·FMS攻击实验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IEEE802.11i协议分析 | 第30-40页 |
·IEEE802.11i协议 | 第30页 |
·IEEE802.11i协议的加密流程 | 第30-34页 |
·TKIP加密流程 | 第30-31页 |
·TKIP解密流程 | 第31-32页 |
·CCMP加密流程 | 第32-33页 |
·CCMP解密流程 | 第33-34页 |
·密钥管理机制 | 第34-37页 |
·生成密钥 | 第34-35页 |
·四步握手协议 | 第35-37页 |
·IEEE802.11i协议安全性分析 | 第37页 |
·缺陷解决方案 | 第37-39页 |
·ANonce加密方案 | 第38页 |
·数据帧1完整性检测方案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WPA/两步握手协议分析 | 第40-50页 |
·WPA安全框架 | 第40-41页 |
·WPA的认证机制 | 第40页 |
·WPA的加密机制 | 第40-41页 |
·WPA的数据完整性机制 | 第41页 |
·WPA安全性分析 | 第41页 |
·WPA的暴力破解实验 | 第41-44页 |
·实验设备 | 第41页 |
·捕获握手包 | 第41-42页 |
·字典攻击 | 第42-43页 |
·WPA攻击方法的改进 | 第43页 |
·WPA攻击预防措施 | 第43-44页 |
·两步握手协议和在快速切换中的应用 | 第44-47页 |
·两步握手协议 | 第44-45页 |
·三种基本的快速切换架构 | 第45-46页 |
·两步握手协议在快速切换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两步握手安全性分析 | 第47页 |
·两步握手协议在快速切换应用中的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总结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