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特留份制度概述 | 第13-19页 |
·遗嘱自由的限制及历史考察 | 第13-14页 |
·特留份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14-15页 |
·特留份的性质、特征和功能 | 第15-19页 |
·特留份的性质 | 第15-16页 |
·特留份的特征 | 第16-17页 |
·特留份的功能 | 第17-19页 |
2.域外特留份制度立法考察 | 第19-30页 |
·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立法 | 第19-23页 |
·特留份权利人的范围 | 第19页 |
·特留份权利人的顺序 | 第19-20页 |
·特留份的份额 | 第20-22页 |
·被继承人生前赠与和遗赠的扣减 | 第22-23页 |
·特留份请求权时效 | 第23页 |
·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立法 | 第23-25页 |
·特留份权利人 | 第24页 |
·特留份的份额 | 第24-25页 |
·两大法系特留份制之比较 | 第25-30页 |
·特留份权利人 | 第25-26页 |
·特留份份额 | 第26-30页 |
3.我国设立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 | 第30-36页 |
·我国继承法中的规定 | 第30-33页 |
·必要的遗产份额制度 | 第30-32页 |
·胎儿预留份 | 第32-33页 |
·我国设立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 | 第33-36页 |
·设立特留份制度有利于促使家庭的养老育幼功能的实现 | 第33页 |
·确立特留份制度是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的要求 | 第33-34页 |
·确立特留份制度可以避免立法上的矛盾 | 第34页 |
·我国的“必要的遗产份额”缺乏伦理基础 | 第34-35页 |
·确立特留份制度可以避免人们对法律的严肃性产生怀疑 | 第35-36页 |
4.构建我国特留份制度之设想 | 第36-41页 |
·特留份制度与必留份制度的协调 | 第36-37页 |
·维持说 | 第36页 |
·并存说 | 第36页 |
·取代说 | 第36-37页 |
·构建我国特留份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37-41页 |
·特留份权利人的范围 | 第37页 |
·特留份权利人的顺序 | 第37-38页 |
·特留份的份额 | 第38-39页 |
·扣减权 | 第39-40页 |
·特留份的丧失和放弃 | 第40页 |
·特留份的请求时效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作者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