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朵丽蝶兰的简介 | 第12页 |
·朵丽蝶兰的温敏现象 | 第12-13页 |
·miRNA的简介 | 第13页 |
·miRNA的起源 | 第13-14页 |
·miRNA的生物合成 | 第14-16页 |
·植物miRNA的作用机制 | 第16页 |
·miR172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第16-18页 |
·miR172的表达及其调控 | 第16-17页 |
·miR172在成花发育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2 朵丽蝶兰DhMIR172及其候选靶基因的克隆 | 第18-40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植物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实验器材 | 第18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5页 |
·MIR172基因及其候选靶基因相关序列的获得 | 第18-19页 |
·MIR172和候选靶基因克隆模板的准备 | 第19-22页 |
·朵丽蝶兰D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朵丽蝶兰总RNA的提取 | 第20页 |
·RNA反转录为cDNA | 第20-21页 |
·cDNA质量检测 | 第21-22页 |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第22页 |
·扩增MIR172及其候选靶基因 | 第22-23页 |
·目的条带胶回收 | 第23-24页 |
·TA克隆 | 第24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 | 第24-25页 |
·菌检PCR和菌液测序 | 第25页 |
·MIR172克隆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朵丽蝶兰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DhMIR172的克隆结果 | 第26-27页 |
·DhMIR172的序列分析 | 第27-32页 |
·DhMIR172同源性分析 | 第27-30页 |
·DhMIR172聚类分析 | 第30-31页 |
·DhMIR172二级结构预测 | 第31-32页 |
·MIR172候选靶基因的克隆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朵丽蝶兰基因组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cDNA的质量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DhMIR172候选靶基因的克隆结果 | 第34-35页 |
·DhMIR172候选靶基因序列分析 | 第35-40页 |
3 朵丽蝶兰DhmiR172及其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 | 第40-52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对朵丽蝶兰进行高低温处理 | 第40页 |
·材料采样和保存 | 第40-41页 |
·提取总RNA | 第41页 |
·RNA反转录为cDNA | 第41页 |
·定量引物的设计 | 第41-42页 |
·各组织cDNA模版与特异性引物验证 | 第42-43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3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对朵丽蝶兰进行高低温处理结果 | 第43-44页 |
·实时定量特异性引物筛选结果 | 第44-45页 |
·DhmiR172在高低温处理朵丽蝶兰营养器官中的表达 | 第45-46页 |
·DhmiR172在朵丽蝶兰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丰度变化 | 第46-47页 |
·DhmiR172与其上下游基因的的互作关系 | 第47-51页 |
·DhmiR172的三个候选靶基因在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丰度变化 | 第51-52页 |
4 DhMIR172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52-73页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52页 |
·植物材料 | 第52页 |
·主要试剂 | 第5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2页 |
·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8页 |
·表达载体和酶切位点的选择 | 第52页 |
·含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的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第52-53页 |
·带有酶切位点的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53页 |
·对PCR产物进行胶回收 | 第53页 |
·带有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胶回收产物的酶切 | 第53-54页 |
·表达载体pCAMBIA1301的酶切 | 第54页 |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 | 第54-55页 |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DH5a | 第55页 |
·菌检PCR和阳性克隆测序 | 第55页 |
·从转化成功的大肠杆菌中提取表达载体质粒 | 第55-56页 |
·用于电击法转化的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的制备 | 第56-57页 |
·表达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57页 |
·农杆菌菌检RCR及质粒提取 | 第57-58页 |
·农杆菌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测序 | 第58页 |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 第58-59页 |
·拟南芥种植与处理 | 第58页 |
·浸花法浸染拟南芥 | 第58-59页 |
·转化介质配制 | 第58页 |
·转化菌液培养 | 第58-59页 |
·浸花法浸染拟南芥 | 第59页 |
·拟南芥纯合子筛选 | 第59页 |
·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59-61页 |
·烟草种植与处理 | 第59页 |
·确定烟草的潮霉素选择下限 | 第59-60页 |
·浸叶法侵染烟草叶片 | 第60-61页 |
·培养基的配方 | 第60页 |
·烟草叶片预培养 | 第60页 |
·侵染液的准备 | 第60页 |
·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 | 第60-61页 |
·转基因植株的观察与检测 | 第61-63页 |
·转基因植株GUS检测 | 第61-62页 |
·50mM磷酸钠缓冲液的配制 | 第61页 |
·GUS缓冲液的配制 | 第61-62页 |
·GUS染色液的配制 | 第62页 |
·对转基因植株进行GUS染色 | 第62页 |
·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表型观察 | 第62页 |
·检测ath-miR172a/b与其靶基因在拟南芥叶片中的表达 | 第62-63页 |
·DhMIR172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实验结果 | 第63-66页 |
·带有酶切位点的DhmiR172-1 和DhmiR172-2 PCR扩增结果 | 第63-64页 |
·目的基因片段和pCAMBIA1301载体质粒酶切 | 第64-65页 |
·带酶切位点的目的片段双酶切 | 第64页 |
·表达载体pCAMBIA1301双酶切 | 第64-65页 |
·菌检PCR和阳性克隆测序 | 第65页 |
·农杆菌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测序 | 第65-66页 |
·遗传转化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拟南芥遗传转化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种子的筛选 | 第66-67页 |
·转基因拟南芥GUS染色结果 | 第67-68页 |
·转基因拟南芥表形观察 | 第68-69页 |
·athmiR172a/b与其靶基因在拟南芥叶片中的表达 | 第69页 |
·烟草遗传转化结果 | 第69-73页 |
·烟草潮霉素筛选浓度的选择 | 第69-70页 |
·转基因抗性烟草的检测 | 第70-73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73-77页 |
·低温诱导DhmiR172的表达 | 第73-74页 |
·DhmiR172参与朵丽蝶兰的成花调控 | 第74-75页 |
·朵丽蝶兰中存在多条成花调控途径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个人简介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