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5页 |
·褐飞虱的背景介绍 | 第12-17页 |
·褐飞虱的生物型 | 第12-13页 |
·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褐飞虱的细胞学研究 | 第14-15页 |
·对水稻的危害特点 | 第15-17页 |
·核糖体ITS序列介绍 | 第17-19页 |
·核糖体ITS序列的背景简介 | 第17-18页 |
·ITS序列的应用 | 第18-19页 |
·ITS序列二级结构预测的应用 | 第19页 |
·Fish技术介绍 | 第19-21页 |
·Fish技术原理 | 第19页 |
·Fish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Fish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串联重复序列 | 第21-22页 |
·串联重复序列的背景介绍 | 第21页 |
·串联重复序列的应用 | 第21-22页 |
·Solexa高通量测序 | 第22-23页 |
·Solexa高通量测序的原理 | 第22页 |
·Solexa高通量测序的优缺点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褐飞虱属相关种的ITS序列分析 | 第25-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引物筛选和PCR扩增 | 第26-27页 |
·PCR产物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 | 第27页 |
·DNA序列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35页 |
·褐飞虱DNA的提取 | 第28页 |
·10对引物的筛选 | 第28-29页 |
·ITS1和ITS2序列的扩增 | 第29页 |
·ITS序列多态性分析 | 第29-31页 |
·ITS序列碱基变异分析 | 第31-32页 |
·各基因型的褐飞虱的进化树 | 第32页 |
·各基因型的褐飞虱ITS1二级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各基因型的褐飞虱ITS2二级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褐飞虱的核型分析 | 第37-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褐飞虱的采集 | 第37页 |
·褐飞虱的处理 | 第37页 |
·褐飞虱的分选 | 第37-38页 |
·褐飞虱染色体的制备 | 第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44页 |
·雌虫,雄虫,若虫的形态辨别 | 第38-39页 |
·不同处理方法的染色体分析 | 第39页 |
·不同部位的染色体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染色方法的比较 | 第40页 |
·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图片比较 | 第40-41页 |
·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利用串联重复序列探针对褐飞虱的FISH分析 | 第46-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重复序列的选取及引物的设计 | 第46-47页 |
·褐飞虱DNA的提取 | 第47页 |
·串联重复序列的扩增与纯化 | 第47页 |
·重复序列的连接与转化 | 第47-48页 |
·蓝白斑筛选及检测 | 第48页 |
·扩大培养及质粒提取 | 第48页 |
·重复序列探针的制备与检测 | 第48页 |
·褐飞虱染色体的制备 | 第48-49页 |
·荧光原位杂交 | 第49页 |
·信号检测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57页 |
·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重复序列的扩增结果分析 | 第51页 |
·串联重复序列的质粒酶切检测 | 第51-52页 |
·探针标记检测 | 第52页 |
·染色体制片的FISH分析 | 第52-53页 |
·信号在染色体组上的分布特征 | 第53-55页 |
·重复序列的比对分析 | 第55-57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完成或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附录B ITS1的二级结构预测图 | 第72-78页 |
附录C ITS2的二级结构预测图 | 第78-84页 |
附录D 重复序列的碱基序列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