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相负荷不平衡带来的危害 | 第11-14页 |
·三相负荷不平衡改善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课题来源及其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低压馈线降损措施及线损计算 | 第20-30页 |
·低压配网馈线的降损措施 | 第20-24页 |
·低压配网馈线的技术降损 | 第20-21页 |
·低压配网馈线的管理降损 | 第21-23页 |
·三相平衡化的降损措施 | 第23-24页 |
·低压配网三相馈线损耗的计算 | 第24-28页 |
·线损计算的作用 | 第24页 |
·线损计算的一般方法 | 第24-25页 |
·含三相不平衡度的线损公式推导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三相馈线损耗最小化的相别优化模型及调整方法 | 第30-44页 |
·数据的选取采集和筛选 | 第31-34页 |
·负荷特性指标的选取 | 第31-32页 |
·数据采集来源 | 第32页 |
·典型日负荷曲线的确定 | 第32-34页 |
·自适应惯性权重的粒子群聚类 | 第34-37页 |
·聚类算法简要介绍 | 第34页 |
·自适应惯性权重的粒子群聚类 | 第34-36页 |
·自适应粒子群聚类算法流程 | 第36-37页 |
·自适应粒子群聚类算法的应用 | 第37页 |
·三相馈线损耗最小化的相别优化模型 | 第37-43页 |
·用户相别控制变量的选定 | 第37-39页 |
·支路节点关联矩阵 | 第39-41页 |
·三相电流不平衡度的线损计算 | 第41-43页 |
·用户相别优化模型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算例分析 | 第44-52页 |
·电网接线图及数据整理 | 第44-45页 |
·粒子群聚类后的分类 | 第45-46页 |
·同类用户接入相别确定 | 第46-50页 |
·调整后线损及三相不平衡度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相关课题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