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1页 |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述评 | 第20-27页 |
·关于低碳经济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关于能源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关于能源效率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关于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相关研究述评 | 第26-27页 |
·研究的框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27-3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2章 以“能效管理体系”为路径实施低碳化管理分析 | 第31-44页 |
·工业企业实行能源管理低碳化的必要性分析 | 第31-33页 |
·工业企业的基本涵意及主要特征 | 第31页 |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低碳化的意义分析 | 第31-33页 |
·工业企业能效管理体系分析 | 第33-39页 |
·能源效率的含义及评价 | 第33-35页 |
·工业企业能效管理体系及生产背景 | 第35-39页 |
·以“能效管理体系”为路径实施能源管理低碳化的优势分析 | 第39-42页 |
·能效管理体系覆盖面广泛 | 第39-40页 |
·能效管理内容与能源低碳化要求联系紧密 | 第40页 |
·能效管理内容具有要素全覆盖特点 | 第40-42页 |
·对工业企业能效管理体系的改进分析 | 第42-43页 |
·“能效管理体系”在管理内容方面的不足 | 第42页 |
·实现能源管理低碳化需要补充的内容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基于能源审计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 第44-65页 |
·能源审计相关内容及碳计算研究 | 第44-52页 |
·能源审计的概念和类型 | 第44-45页 |
·基于工业企业能耗路径的能源审计思路 | 第45-48页 |
·借助能源审计进行碳排放计量实例分析 | 第48-52页 |
·基于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2-57页 |
·DEA相关介绍 | 第52-54页 |
·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4-55页 |
·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55-57页 |
·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及原因分析 | 第57-64页 |
·工业部门碳排放的行业结构分析 | 第57-60页 |
·工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测算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新能源和新技术替代对能源低碳化的影响分析 | 第65-86页 |
·基于新能源替代的能效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65-71页 |
·传统能源(石油、煤炭等)形势及发展趋势 | 第65-67页 |
·新能源形势及发展趋势 | 第67-68页 |
·新能源替代的可行性分析 | 第68-69页 |
·新能源替代的经济性分析 | 第69-71页 |
·新技术设备替代的企业能效优化经济性分析 | 第71-80页 |
·企业技术设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新技术设备的替代方案 | 第72-73页 |
·新技术设备替代方案的选择方法研究 | 第73-80页 |
·实例分析 | 第80-85页 |
·项目背景 | 第80页 |
·实例评价过程 | 第80-84页 |
·实例评价小结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基于生产能力预测的工业企业能效模型构建 | 第86-103页 |
·工业企业产能与碳排放关系分析 | 第86-87页 |
·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分析 | 第87-90页 |
·我国钢铁产能的现状 | 第87-88页 |
·钢铁产能过剩的影响 | 第88-89页 |
·钢铁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 第89-90页 |
·工业企业产能与产能利用率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90-91页 |
·宏观测算方法与微观测算方法的比较 | 第90-91页 |
·技术产能概念与经济产能概念测算方法的比较 | 第91页 |
·工业企业生产能力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第91-101页 |
·工业企业生产能力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91-95页 |
·生产能力对工业企业能源效率影响的模型分析 | 第95-99页 |
·相关案例分析 | 第99-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6章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低碳化效果的评价 | 第103-120页 |
·工业企业能源低碳化效果综合评价的内涵 | 第103-106页 |
·综合评价的基本内涵与方法 | 第103-105页 |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低碳化效果综合评价的原则 | 第105-106页 |
·工业企业能源低碳化效果综合评价的界定 | 第106页 |
·工业企业能源低碳化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06-108页 |
·经济系统指标 | 第106-107页 |
·环境系统指标 | 第107页 |
·能源系统指标 | 第107页 |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低碳化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07-108页 |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低碳化效果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108-114页 |
·模糊综合评价算法 | 第108-110页 |
·模糊综合评价算法的改进 | 第110-114页 |
·工业企业能源低碳化效果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第114-119页 |
·二级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 第114-117页 |
·一级指标综合评价 | 第117页 |
·S钢铁企业综合评价分析 | 第117-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7章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低碳化的政策保障研究 | 第120-131页 |
·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低碳化提供政策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 第120页 |
·低碳政策工具 | 第120-122页 |
·碳税机制 | 第121页 |
·碳交易机制 | 第121页 |
·低碳补贴机制 | 第121-122页 |
·不同政策下企业行为分析 | 第122-128页 |
·前提假设 | 第122-123页 |
·碳税机制下的工业企业决策 | 第123-125页 |
·碳税+碳交易机制下的工业企业决策 | 第125-127页 |
·碳税+碳交易+低碳补贴机制下的工业企业决策 | 第127-128页 |
·结果分析 | 第128-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31-134页 |
·主要结论 | 第131-132页 |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1-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作者简介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