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BAL模型的北京平原造林区蒸散发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 2 SEBAL模型及Penman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19-31页 |
| ·地表特征参数的反演 | 第19-23页 |
| ·地表反照率的反演 | 第19-20页 |
| ·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反演 | 第20-21页 |
| ·大气水汽含量的反演 | 第21-22页 |
| ·地表温度的反演 | 第22-23页 |
| ·能量平衡各分量的估算 | 第23-27页 |
| ·净辐射通量的估算 | 第23-24页 |
| ·土壤热通量的估算 | 第24页 |
| ·感热通量的估算 | 第24-27页 |
| ·潜热通量的估算 | 第27页 |
| ·日实际蒸散量的估算 | 第27-28页 |
| ·Penman模型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资料 | 第31-41页 |
|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 第31-32页 |
|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32-35页 |
| ·Landsat8数据产品 | 第32-33页 |
| ·MODIS数据产品 | 第33-35页 |
| ·土地利用分类 | 第35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35-37页 |
| ·Landsat8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 第35-37页 |
| ·MODIS数据的预处理 | 第37页 |
| ·模型的实现方法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 4 延庆县平原造林区实际蒸散量遥感反演 | 第41-51页 |
| ·地表特征参数的估算 | 第41-43页 |
| ·大气水汽含量的估算 | 第41-42页 |
| ·地表温度的估算 | 第42-43页 |
| ·能量平衡各参数的估算 | 第43-46页 |
| ·地表净辐射通量的估算 | 第43-44页 |
| ·土壤热通量的估算 | 第44-46页 |
| ·显热通量的估算 | 第46页 |
| ·平原造林区日蒸散发量 | 第46-48页 |
| ·两种模型估算的蒸散量的对比分析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 5 延庆县平原造林区蒸散量的数据分析 | 第51-59页 |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的蒸散发量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 ·不同树种的蒸散发量的对比分析 | 第52-57页 |
| ·不同树龄的蒸散发量的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问题及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