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8-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页 |
第三节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总结评述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 | 第13页 |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种类 | 第13-15页 |
第二节 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15-18页 |
一、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 第15-16页 |
二、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 第16-18页 |
第三节 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现状 | 第18-21页 |
一、支付宝 | 第19页 |
二、芝麻信用 | 第19页 |
三、蚂蚁小贷 | 第19-20页 |
四、网商银行 | 第20页 |
五、蚂蚁金融云 | 第20页 |
六、余额宝、招财宝和蚂蚁聚宝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风险 | 第21-29页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典型事件 | 第21-25页 |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典型事件 | 第21-23页 |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原因及特征 | 第23-25页 |
第二节 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风险 | 第25-29页 |
一、支付宝风险 | 第25页 |
二、蚂蚁小贷风险 | 第25-26页 |
三、金融理财产品风险 | 第26-27页 |
四、技术风险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措施 | 第29-37页 |
第一节 支付宝风险控制措施 | 第29-32页 |
一、支付宝账户规则设置 | 第29-30页 |
二、支付宝账户安全险 | 第30-31页 |
三、CTU风险判定工具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蚂蚁小贷风险控制措施 | 第32-34页 |
一、数据风控技术 | 第33-34页 |
二、标准化的审批流程 | 第34页 |
第三节 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 第34-37页 |
一、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 | 第34-35页 |
二、技术风险控制措施 | 第35-36页 |
三、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7-41页 |
第一节 结论归纳 | 第37-38页 |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风险 | 第37页 |
二、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已经步入成熟期 | 第37页 |
三、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38-39页 |
一、完善相关的规则设置 | 第38页 |
二、加强对用户的保护措施 | 第38-39页 |
三、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模式 | 第39页 |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与改进之处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