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地质聚合物材料简介 | 第8-15页 |
·地质聚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 | 第9-10页 |
·地聚合物材料的性能特点 | 第10-12页 |
·地质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 | 第12-14页 |
·地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密度泛函理论及模拟计算方法 | 第16-22页 |
·引言 | 第16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6-20页 |
·多体系统的薛定谔方程 | 第17页 |
·Thomas-Fermi-Dirac 模型 | 第17页 |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17-18页 |
·Kohn-sham 方程 | 第18-19页 |
·交换关联泛函 | 第19-20页 |
·第一性原理计算的一般流程 | 第20-21页 |
·Materials studi04.2 软件中DM013 模块介绍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实验参数的确定及初始结构的构建 | 第22-29页 |
·引言 | 第22页 |
·计算实验步骤和参数的选择 | 第22-23页 |
·基态及各反应的始终态结构的优化步骤及参数 | 第22-23页 |
·各反应过渡态结构优化步骤及参数 | 第23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23-28页 |
·地质聚合物材料水解过程分析 | 第23-25页 |
·缩合方程和初始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基础模型与缩合方程始终态结构优化计算分析 | 第29-44页 |
·引言 | 第29页 |
·基础模型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29-31页 |
·[SiO(OH)_3]~–离子团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29-30页 |
·[Si0_2(OH)_2]~(2–)离子团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30页 |
·[Al(OH)_4]~–离子团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30-31页 |
·缩合反应始终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31-41页 |
·2[SiO(OH)_3]~–反应始终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31-33页 |
·2[Si0_2(OH)_2]~(2–)反应始终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33-35页 |
·[Si0_2(OH)_2]~(2–)与[SiO(OH)_3]~–反应始终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35-37页 |
·[Si0_2(OH)_2]~(2–)和[Al(OH)_4]~–反应始终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37-39页 |
·[SiO(OH)_3]~–和[Al(OH)_4]~–反应始终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39-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基础模型 | 第41-42页 |
·缩合反应方程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方程中过渡态模型的优化计算分析 | 第44-56页 |
·引言 | 第44页 |
·各反应过渡态模型的优化计算 | 第44-51页 |
·2[SiO(OH)_3]~–反应过渡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44-46页 |
·2[Si0_2(OH)_2]~(2–)反应过渡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46-47页 |
·[Si0_2(OH)_2]~(2–)与[SiO(OH)_3]~–反应过渡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47-48页 |
·[Si0_2(OH)_2]~(2–)和[Al(OH)_4]~–反应过渡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48-50页 |
·[SiO(OH)_3]~–和[Al(OH)_4]~–反应过渡态结构的优化计算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