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寺文化与诗歌的传播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第1章 唐代佛寺文化与传播诗歌的条件 | 第13-32页 |
| ·唐代佛寺发展概况 | 第13-17页 |
| ·唐代佛寺的数量与分布 | 第13-15页 |
| ·佛寺与僧人的经济来源 | 第15-17页 |
| ·唐代佛寺文化的概念 | 第17-24页 |
| ·园林文化 | 第17-19页 |
| ·藏品文化 | 第19-20页 |
| ·艺僧文化 | 第20-21页 |
| ·功能文化 | 第21-24页 |
| ·佛寺文化传播唐诗的条件 | 第24-32页 |
| ·佛寺文化与唐诗的关联 | 第24-26页 |
| ·佛寺文化传播唐诗的优势 | 第26-32页 |
| 第2章 佛寺文化与诗歌传播意识之关系 | 第32-52页 |
| ·诗歌传播主体与传播行为 | 第32-36页 |
| ·有意识的传播 | 第32-34页 |
| ·无意识的传播 | 第34-36页 |
| ·士人与僧人传播动因分析 | 第36-44页 |
| ·士人的传播动因 | 第36-39页 |
| ·僧人的传播动因 | 第39-44页 |
| ·佛寺文化对唐诗传播意识的推动 | 第44-52页 |
| ·对诗人文风意识的影响 | 第44-47页 |
| ·对诗人从学、分派意识的影响 | 第47-49页 |
| ·对诗人保存作品意识的影响 | 第49-52页 |
| 第3章 佛寺文化与诗作传播媒介之关系 | 第52-68页 |
| ·唐代佛寺中题壁诗的创作与传播 | 第52-61页 |
| ·题诗寺壁的原因 | 第53-56页 |
| ·佛寺题壁诗分类 | 第56-58页 |
| ·佛寺题壁诗的传播 | 第58-61页 |
| ·唐代佛寺与唐诗纸本传播之关系 | 第61-68页 |
| ·“好事者”对佛寺题壁诗的抄录 | 第61-62页 |
| ·寺中学郎的抄写与创作活动 | 第62-64页 |
| ·书手、僧人、信众的抄写活动 | 第64-66页 |
| ·佛经的复制与雕版印刷的推广 | 第66-68页 |
| 第4章 佛寺文化中唐诗传播活动的分类 | 第68-80页 |
| ·佛寺文化中诗歌的内向传播 | 第68-70页 |
| ·佛寺文化中诗歌的人际传播 | 第70-73页 |
| ·媒介传播 | 第70-72页 |
| ·直接传播 | 第72-73页 |
| ·佛寺文化中诗歌的集体传播 | 第73-80页 |
| ·今日好为联句会——诗会与联句 | 第74-75页 |
| ·西方社里旧相亲——僧社与诗歌 | 第75-76页 |
| ·却为精舍读书人——寺中诗歌教学 | 第76-80页 |
| 结语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