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框架结构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6-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环境的含义 | 第20页 |
·生态环境的含义 | 第20页 |
·农村生态环境 | 第20-21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生态政治理论 | 第21-22页 |
·科学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湖北西北部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以房县为例 | 第24-34页 |
·湖北省房县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 第24-28页 |
·房县生态环境的典型性 | 第24页 |
·湖北省房县概况 | 第24-26页 |
·湖北省房县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6-28页 |
·湖北省房县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土壤污染 | 第29-30页 |
·水污染 | 第30-31页 |
·大气污染 | 第31页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第31-32页 |
·噪音污染 | 第32-34页 |
第4章 湖北省房县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学分析 | 第34-39页 |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 第34-35页 |
·生态环境问题关乎国计民生 | 第34页 |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跟政治有关 | 第34-35页 |
·湖北房县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学分析 | 第35-39页 |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5页 |
·不科学“GDP”政绩观导致经济片面发展 | 第35-36页 |
·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尚未理顺 | 第36页 |
·地方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明显不足 | 第36-37页 |
·政府监督流于形式且执法缺乏法律依据 | 第37页 |
·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污染企业的气焰 | 第37-38页 |
·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并且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38-39页 |
第5章 国内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启示 | 第39-43页 |
·国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践探索 | 第39-41页 |
·欧美发达国家 | 第39-40页 |
·日本 | 第40-41页 |
·我国部分沿海省份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探索 | 第41-43页 |
·浙江省 | 第41页 |
·广东省 | 第41-42页 |
·江苏省 | 第42-43页 |
第6章 湖北省西北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 第43-49页 |
·加大环境保护立法工作 | 第43页 |
·实现“GDP”到“绿色GDP”的转变 | 第43-44页 |
·完善环保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加强环保社会组织的培育 | 第45页 |
·引导公民积极主动参政 | 第45-46页 |
·从立法角度上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 | 第45页 |
·从政府角度上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 | 第45-46页 |
·完善公民政治参与表达机制 | 第46页 |
·加强地方政府的环保行政问责制 | 第46-47页 |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 第47-49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