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炼制论文

油页岩干馏残渣与锯末混合燃烧实验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3页
主要符号表第13-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7页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6-22页
     ·我国一次能源利用和发展现状第16-17页
     ·油页岩资源简介第17-20页
     ·生物质资源简介第20-21页
     ·本课题的意义和任务第21-22页
   ·国内外混烧特性研究现状第22-25页
     ·油页岩干馏残渣燃烧技术第22-24页
     ·红外光谱测试技术的应用第24页
     ·燃料的孔隙结构研究第24-25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5-27页
第2章 油页岩干馏残渣与锯末基础燃烧特性与 TG-FTIR 联用分析第27-41页
   ·实验样品基础物化特性第27-28页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27页
     ·样品燃料特性第27-28页
   ·热重实验第28-33页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第28页
     ·燃料样品的燃烧特性分析第28-29页
     ·不同配比下燃料燃烧特性分析第29-30页
     ·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燃烧 TG/DTG 曲线分析第30-31页
     ·不同工况下的综合燃烧特性分析第31-33页
   ·油页岩干馏残渣与锯末燃烧的 FTIR 分析第33-39页
     ·气体产物析出强度分析第33-35页
     ·气体产物种类分析第35-37页
     ·温室气体及气体污染物释放规律分析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油页岩干馏残渣与锯末混烧过程孔隙结构变化研究第41-54页
   ·实验设备与样品第41-43页
     ·实验样品的设定与制备第41-42页
     ·实验装置及方法介绍第42-43页
   ·吸附脱附特性分析第43-47页
     ·吸附等温线及其分类第43页
     ·吸附回线及孔结构第43-45页
     ·样品的吸附脱附特性分析第45-47页
   ·孔隙特性分析第47-52页
     ·吸附模型的选取第47-48页
     ·样品的孔隙分布研究第48-50页
     ·样品的孔隙参数分析第50-51页
     ·样品的分形分析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油页岩干馏残渣与锯末混烧动力学研究第54-72页
   ·反应动力学基本理论第54-58页
     ·简单碰撞理论第55-56页
     ·过渡态理论第56-58页
   ·动力学计算的基本方法第58-59页
     ·单一扫描速率法第58-59页
     ·多重扫描速率法第59页
   ·反应动力学模型第59-62页
     ·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动力学方程第59-61页
     ·Flynn-Wall-Ozawa (F-W-O)动力学方程第61-62页
     ·改进的等转化率法第62页
   ·动力学求解结果分析第62-70页
     ·基于过渡态理论的 K-A-S 法和 F-W-O 法第62-68页
     ·基于简单碰撞理论的改进的等转化率法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颗粒鼓泡流化床颗粒压力脉动分析
下一篇:油页岩热解过程中轻质气体的析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