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及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1页 |
·国外产业转移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国内产业转移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1页 |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9页 |
·产业转移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页 |
·国外产业转移的研究及评述 | 第12-17页 |
·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说 | 第13-14页 |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 第14页 |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 第14页 |
·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 第14-15页 |
·中心—外围理论 | 第15页 |
·梯度转移理论 | 第15-16页 |
·国际生产折衷论 | 第16-17页 |
·产业区位理论 | 第17页 |
·国内产业转移的研究及评述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9-26页 |
·长沙市概况 | 第19页 |
·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 第19-21页 |
·产业承接能力在中部城市居中等水平 | 第19页 |
·产业承接能力居全省领先地位 | 第19-20页 |
·承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 第20页 |
·承接产业的地区来源广泛化 | 第20-21页 |
·招商引资质量日益提升 | 第21页 |
·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 第21-23页 |
·政策优势 | 第21页 |
·区位优势 | 第21-22页 |
·资源优势 | 第22页 |
·成本优势 | 第22页 |
·产业优势 | 第22-23页 |
·服务平台优势 | 第23页 |
·科技智力优势 | 第23页 |
·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 第23-26页 |
·体制性因素及决策水平制约 | 第23-24页 |
·外资引进规模需进一步扩大 | 第24页 |
·企业科研投入有待加大 | 第24-25页 |
·高技术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 第25页 |
·地区承载能力有限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 | 第26-30页 |
·区域承载力概念 | 第26页 |
·区域承载力评价体系构建 | 第26-27页 |
·指标体系建立 | 第26页 |
·测度方法熵值法 | 第26-27页 |
·长沙区域承载力计算 | 第27-30页 |
第五章 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及建议 | 第30-40页 |
·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分析 | 第30-36页 |
·政府规划主导模式 | 第30-34页 |
·产业配套服务模式 | 第34页 |
·工业园区模式 | 第34-36页 |
·长沙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 | 第36-40页 |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深化区域合作 | 第37页 |
·提高服务企业意识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 第37-38页 |
·推动形成特色产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 第38-39页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承接条件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