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理论部分 | 第11-20页 |
1. 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中医病名 | 第11页 |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页 |
·辩证与分型 | 第11页 |
·中医药内治法 | 第11-12页 |
·古方化裁 | 第11-12页 |
·自拟方剂 | 第12页 |
·中成药物 | 第12页 |
·中药注射液疗法 | 第12页 |
·中医外治法 | 第12-13页 |
2. 西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发病机制 | 第13-14页 |
·多元醇通路的激活 | 第13页 |
·己糖途径的激活 | 第13-14页 |
·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 | 第14页 |
·PKC途径的激活 | 第14页 |
·氧化应激 | 第14页 |
·其他因素 | 第14页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分级评估 | 第14页 |
·西医治疗进展 | 第14-15页 |
3.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第15-18页 |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 第15页 |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5-16页 |
·辩证与分型 | 第16页 |
·中药汤剂 | 第16-18页 |
·益气活血法 | 第16-17页 |
·温阳利水法 | 第17-18页 |
·中成药物 | 第18页 |
4. 西医对糖尿病周围肾病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发病机制 | 第18页 |
·西医治疗进展 | 第18-19页 |
·基本措施 | 第18-19页 |
·口服药物 | 第19页 |
·静脉药物 | 第19页 |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临床部分 | 第20-37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DPN诊断标准 | 第20页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及病情分级评估 | 第20-21页 |
·中医辩证分型(DPN) | 第21页 |
·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标准 | 第21-22页 |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临床资料收集 | 第22-23页 |
·统计分析 | 第23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3页 |
2. 结果 | 第23-34页 |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 | 第23-34页 |
·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 第23-24页 |
·各组患者进行生化资料对比 | 第24页 |
·各组间ACR、UTP比较 | 第24-26页 |
·TCSS、ACR、UTP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第28-29页 |
·DP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第29-31页 |
·多伦多评分(TCSS)、中医症候积分、ACR、UTP与证型分布的关系 | 第31-33页 |
·ACR、UTP与DPN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之间的相关性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7页 |
·DPN患者TCSS与ACR、UTP的关系 | 第35页 |
·TC、TG与DPN、DN的关系 | 第35页 |
·糖代谢异常与DPN、DN的关系 | 第35-36页 |
·DP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ACR、UTP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 | 第36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