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前言 | 第8页 |
·铜(I)配合物的主要特征 | 第8-10页 |
·铜(I)配合物研究概况 | 第10-21页 |
·含酯基官能团的氮杂环类铜(I)配合物的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氮唑类铜(I)配合物的研究状况 | 第14-21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联吡啶甲酸甲酯铜(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23-39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3-24页 |
·表征方法 | 第24页 |
·铜(I)配合物 1–3 的合成 | 第24-26页 |
·铜(I)配合物 1–3 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26-27页 |
·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铜(I)配合物 1–3 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页 |
·铜(I)配合物 1-3 的晶体结构 | 第28-32页 |
·铜(I)配合物 1–3 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2-33页 |
·铜(I)配合物 1–3 的固态荧光光谱 | 第33-34页 |
·铜(I)配合物 1–3 的理论计算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3-叔丁基-5-嘧啶基-1,2,4-三氮唑铜(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39-53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4页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39-40页 |
·表征方法 | 第40页 |
·铜(I)配合物 4–6 的合成 | 第40-42页 |
·铜(I)配合物 4–6 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42-44页 |
·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铜(I)配合物 4–6 的合成与表征 | 第45页 |
·铜(I)配合物 4–6 的晶体结构 | 第45-48页 |
·铜(I)配合物 4–6 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8-49页 |
·铜(I)配合物 4–6 的固态荧光光谱 | 第49-51页 |
·铜(I)配合物的理论计算 | 第51-52页 |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