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 ·大推进理论 | 第9页 |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9-10页 |
| ·费一拉尼斯模型 | 第10页 |
| ·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 ·关于工业化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关于草原退化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关于牧区、牧户等方面的研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方向的不同之处 | 第15-16页 |
| 2 四个牧业旗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16-27页 |
| ·牧业旗基本概况 | 第16-17页 |
| ·经济总量水平分析 | 第17-20页 |
| ·产业结构水平分析 | 第20-22页 |
| ·就业结构水平分析 | 第22-23页 |
| ·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 第23-24页 |
| ·牧业人口及牲畜数量分析 | 第24-27页 |
| 3 牧业旗工业化和草原变化情况 | 第27-34页 |
| ·牧业旗工业化历程 | 第27-30页 |
| ·工业化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 ·工业化率 | 第28-30页 |
| ·草原生态变化情况 | 第30-32页 |
| ·锡盟草原的分类 | 第30-31页 |
| ·草原退化及治理后现状 | 第31-32页 |
| ·各牧业旗不同时期工业化水平同牲畜数量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 4 牧业旗工业化对草原退化影响量化分折 | 第34-38页 |
| ·理论模型的建立及数据来源 | 第35页 |
| ·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38-42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对策建议 | 第39-42页 |
| ·积极加快牧区工业化进程,促进牧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 | 第39页 |
| ·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 第39页 |
| ·积极进行城镇化建设,推进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 | 第39-40页 |
| ·增强对转移牧民的技能培训、语言培训等相关培训 | 第40页 |
| ·积极推进草场禁牧、休牧等政策措施的实施,加大实施力度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