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人多地少,资源禀赋相对稀缺的现实国情与城乡土地扩张迅速,耕地保护受到威胁的现实状况 | 第9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于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整合,孤立地研究城镇或者农村建设用地难以找到症结 | 第9-10页 |
·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区域战略问题考虑不充分。目前实际操作偏重微观机制,但国情差异大,没有宏观的战略指导,一刀切容易执行上偏差 | 第10页 |
·城乡规划注重从扩张性规划向多层次空间结构优化规划的转变,需要对近年来的城乡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绩效有充分的认识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16页 |
·国土部门对于城乡建设用地的界定 | 第11-12页 |
·建设部门对于城乡建设用地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中科院地理所数据中心遥感解译对于城乡建设用地的界定 | 第14-15页 |
·本文的界定 | 第15-16页 |
·研究范围、数据来源和基本单元界定 | 第16-25页 |
·京津冀北地区的范围及基本情况 | 第16-23页 |
·基本单元的三个层次 | 第23-24页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25-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结构框架 | 第28-30页 |
第2章 研究进展综述 | 第30-39页 |
·国内外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研究 | 第30-31页 |
·国外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问题的研究 | 第30页 |
·国内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问题的研究 | 第30-31页 |
·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经济协调关系的研究 | 第31-32页 |
·区域空间发展的测度与区域政策研究综述 | 第32-39页 |
·欧盟的多层次空间测度的发展历程 | 第33-34页 |
·欧盟的空间测度结论与区域政策的结合 | 第34-39页 |
第3章 京津冀北地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与增长趋势 | 第39-61页 |
·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和国土概况 | 第39-44页 |
·城乡建设用地占国土面积十分之一,城乡比重对半开 | 第41-43页 |
·天津城乡建设活动最为活跃,河北七市活跃度相较最低 | 第43-44页 |
·城乡建设用地现状规模分布与结构比例的地域差异 | 第44-51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绝对规模整体分布东南多、西北少,主要集中在京津唐三角和环渤海沿海地区 | 第45-47页 |
·相对规模排名靠前的区县多分布大城市市区及其周围 | 第47-49页 |
·分类型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态势分析 | 第51-55页 |
·2000-2005-2010 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趋势 | 第51-53页 |
·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位置:由核心城市边缘向腹地扩散 | 第53-54页 |
·特大城市地区的集聚度在下降,县域层面在上升 | 第54-55页 |
·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变化及城乡空间关系演化 | 第55-59页 |
·城镇工矿用地比重逐年上升,是城乡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来源 | 第56-57页 |
·城乡空间关系演变:建设用地向外扩张要远大于内部结构转化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京津冀北城乡建设用地的人口经济绩效 | 第61-83页 |
·2010 年人口和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布 | 第61-67页 |
·城乡建设用地的人口密度:大城市地区和北部山区整体水平高 | 第61-65页 |
·城乡建设用地的经济密度:除大城市外,唐山与承德交界处出现集中连片较高密度地区 | 第65-67页 |
·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空间分布的异同 | 第67-73页 |
·数据的基本特征:基本斑块空间位置的数据点集 | 第67-68页 |
·主要技术方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 | 第68-69页 |
·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空间分布的异同性 | 第69-73页 |
·不同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差异:基于人均用地 | 第73-80页 |
·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落差较大,且差距呈扩大趋势 | 第74-76页 |
·十年间利用效率的城乡空间差异 | 第76-80页 |
·2000-2010 年城乡建设用地经济绩效的变化:整体上升,大城市地区尤为明显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基于用地和绩效的城乡发展类型分析 | 第83-88页 |
·我国类型划分依据 | 第83-84页 |
·主要类型的分布特征 | 第84-86页 |
·初步政策建议 | 第86-88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8-90页 |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存在不足 | 第89页 |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附录 | 第98-119页 |
附录 A 2000-2010 年各区县常住人口数和地方生产总值 | 第98-104页 |
附录 B 2000-2005-2010 年各区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 第104-109页 |
附录 C 基础图纸 | 第109-11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