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内容及作用 | 第20-28页 |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 第20-21页 |
·保障房的概念 | 第20-21页 |
·保障房项目的定义 | 第21页 |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 第21页 |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 第21-22页 |
·保障房项目及其后评价的特点 | 第22-25页 |
·保障房项目的特点 | 第22-23页 |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 第23-24页 |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的作用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44页 |
·后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8-29页 |
·指标筛选方法及专家选取 | 第29-30页 |
·指标筛选方法及流程 | 第29-30页 |
·专家的选取 | 第30页 |
·二级指标筛选 | 第30-32页 |
·三级指标筛选 | 第32-43页 |
·经济效益后评价指标 | 第32-35页 |
·宜居性后评价指标 | 第35-37页 |
·社会效益后评价指标 | 第37-39页 |
·管理过程后评价指标 | 第39-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模型构建 | 第44-58页 |
·评价方法选取 | 第44-45页 |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和流程 | 第45-46页 |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45-46页 |
·指标权重确定的流程 | 第46页 |
·保障房项目后评价模型 | 第46-50页 |
·指标集划分与评价等级集确定 | 第46-47页 |
·根据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7-49页 |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9-50页 |
·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 第50页 |
·指标权重计算 | 第50-56页 |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 第50-52页 |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 | 第52-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金顶阳光项目综合后评价 | 第58-68页 |
·项目概况 | 第58-59页 |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 第59-63页 |
·综合后评价结论 | 第63-65页 |
·对其他项目的建议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