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一、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一) 对民族地区社会生活方面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 | 第8页 |
| (二) 解析该地区社会变迁的现实原因 | 第8-9页 |
| (三) 构建和谐民族社区,维护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需要 | 第9页 |
| (四) 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到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第9页 |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5页 |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关于社会生活变迁的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第二章 车巴牧民家庭物质生活的变迁 | 第15-21页 |
| 一、车巴沟概况 | 第15-16页 |
| 二、服饰变化 | 第16-17页 |
| 三、饮食变化 | 第17-18页 |
| 四、居住条件 | 第18-19页 |
| 五、葬俗的变迁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宗教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变迁 | 第21-27页 |
| 一、车巴沟宗教生活方式变迁 | 第21-23页 |
| (一) 宗教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变迁 | 第21页 |
| (二) 车巴沟与藏传佛教 | 第21-22页 |
| (三) 宗教生活方式变迁 | 第22-23页 |
| 二、闲暇生活方式变迁 | 第23-27页 |
| (一) 闲暇生活方式 | 第23页 |
| (二) 车巴沟闲暇生活方式 | 第23-27页 |
| 第四章 姻家庭文化变迁 | 第27-35页 |
| 一、婚姻 | 第27-30页 |
| (一) 择偶方式与择偶观 | 第27-28页 |
| (二) 通婚范围 | 第28-29页 |
| (三) 婚礼仪式 | 第29-30页 |
| (四) 婚后居制 | 第30页 |
| 二、家庭状况 | 第30-32页 |
| (一) 家庭规模 | 第30-31页 |
| (二) 家庭关系 | 第31页 |
| (三) 藏族妇女地位 | 第31-32页 |
| 三、生育观状况 | 第32-35页 |
| (一) 生育观 | 第32-33页 |
| (二) 妇女生育 | 第33页 |
| (三) 私生子 | 第33-34页 |
| (四) 子女教育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5-39页 |
| 一、车巴沟社会生活变迁总结 | 第35页 |
| 二、关于甘南牧区车巴沟藏族社会生活方式变迁讨论 | 第35-36页 |
| (一) 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 第35页 |
| (二) 国家政策的支持 | 第35-36页 |
| (三) 文化的变迁 | 第36页 |
| 三、车巴沟社会生活变迁对牧民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四、巴沟牧区发展的建议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