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深拔渣油梯级热转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本论文主要任务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 ·重油热转化工艺路线 | 第13-18页 |
| ·常规热加工工艺 | 第13-15页 |
| ·氢化热加工工艺 | 第15-17页 |
| ·减黏-焦化组合工艺 | 第17-18页 |
| ·重油热转化反应机理 | 第18-27页 |
| ·重油热反应概述 | 第18-21页 |
| ·热反应生焦机理 | 第21-23页 |
| ·热反应抑焦机理 | 第23-27页 |
| 第三章 实验概述 | 第27-35页 |
| ·原料油及其性质 | 第27-28页 |
| ·试验试剂 | 第28-29页 |
|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5页 |
| ·油样性质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 ·馏分油切割 | 第30-31页 |
| ·缓和热改质试验方法 | 第31页 |
| ·深度热转化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 ·斑点试验 | 第32-33页 |
| ·偏光显微分析成焦形貌方法 | 第33-34页 |
| ·热重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不同切割深度委油渣油焦化性能表征 | 第35-53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常压渣油深度热转化 | 第36-40页 |
| ·常压渣油与循环油掺混配伍性 | 第36-37页 |
| ·常压渣油深度热转化产物分布 | 第37-39页 |
| ·常压渣油深度热转化成焦形貌 | 第39-40页 |
| ·减压渣油深度热转化 | 第40-44页 |
| ·减压渣油与循环油掺混配伍性 | 第41页 |
| ·减压渣油深度热转化产物分布 | 第41-43页 |
| ·减压渣油深度热转化成焦形貌 | 第43-44页 |
| ·深拔渣油深度热转化 | 第44-48页 |
| ·深拔渣油与循环油掺混配伍性 | 第45页 |
| ·深拔渣油深度热转化产物分布 | 第45-46页 |
| ·深拔渣油深度热转化成焦形貌 | 第46-48页 |
| ·循环油深度热转化 | 第48-51页 |
| ·三种循环油深度热转化产物分布 | 第49页 |
| ·从生焦率角度考察循环油与渣油相互作用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深拔渣油梯级热转化工艺效果研究 | 第53-63页 |
| ·引言 | 第53-54页 |
| ·产物分布 | 第54-57页 |
| ·总体产物分布 | 第54-56页 |
| ·液体亚组分产物分布 | 第56-57页 |
| ·成焦特性 | 第57-61页 |
| ·生焦诱导期 | 第57-58页 |
| ·液相焦分布 | 第58-59页 |
| ·固相焦形貌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量热法模拟梯级热转化工艺 | 第63-84页 |
| ·引言 | 第63-64页 |
| ·深拔渣油热反应性能表征 | 第64-69页 |
| ·深拔渣油TGA/DTG曲线和CCA/DCC曲线 | 第64-67页 |
| ·深拔渣油DSC曲线 | 第67-69页 |
| ·线性升温下深拔渣油与供氢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69-73页 |
| ·掺混料TGA和DTG曲线 | 第69-70页 |
| ·掺混料CCA和DCC曲线 | 第70-72页 |
| ·掺混料DSC曲线 | 第72-73页 |
| ·程序升温考察梯级热转化工艺 | 第73-82页 |
| ·深拔渣油直接梯级热转化 | 第74-77页 |
| ·深拔渣油供氢梯级热转化 | 第77-80页 |
| ·供氢剂在梯级热转化中的作用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结论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