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限速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缩略语表 | 第14-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33页 |
| ·人类基因组学 | 第16-19页 |
| ·营养基因组学 | 第17-18页 |
| ·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标记 | 第18-19页 |
| ·单倍型 | 第19页 |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第19-23页 |
| ·冠心病发病机制 | 第20-21页 |
| ·冠心病危险因素 | 第21-22页 |
| ·冠心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 第22-23页 |
| ·冠心病遗传学分析方法 | 第23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 第23-28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概述 | 第23-25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第25-28页 |
| ·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相关的限速酶基因 | 第28-31页 |
| ·FADS1和FADS2基因概述 | 第29页 |
| ·ELOVL2基因概述 | 第29-30页 |
| ·限速酶基因多态性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关系 | 第30-31页 |
| ·立题依据 | 第31-33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3-43页 |
|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 ·病例组入选及排除标准 | 第33页 |
| ·对照组入选及排除标准 | 第33页 |
|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 ·样本收集与化验检查 | 第33-34页 |
| ·基本指标的测量 | 第34页 |
| ·问卷调查 | 第34页 |
| ·危险因素的确定 | 第34-35页 |
| ·分组 | 第35页 |
| ·根据年龄分组 | 第35页 |
| ·根据冠心病临床诊断分组 | 第35页 |
| ·主要试剂、仪器及器材 | 第35-37页 |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7页 |
| ·DNA浓度及纯度检测 | 第37页 |
| ·候选基因确定与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选择 | 第37-38页 |
| ·候选基因的确定 | 第37-38页 |
| ·候选基因上SNPs的选择 | 第38页 |
| ·引物设计 | 第38-40页 |
| ·目的片段扩增及限制性酶切 | 第40-41页 |
| ·PCR扩增 | 第40-41页 |
| ·PCR-RFLP法检测基因型 | 第41页 |
| ·数据库建立及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 第3章 结果 | 第43-54页 |
|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第43-46页 |
| ·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基本情况的比较 | 第43-44页 |
| ·病例组不同年龄组间各因素比较 | 第44-45页 |
| ·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间各因素比较 | 第45-46页 |
| ·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 第46-54页 |
| ·候选基因与遗传标记SNPs的选择 | 第46页 |
| ·基因型检测结果 | 第46-49页 |
| ·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 | 第49页 |
| ·单个SNP位点与冠心病的关联分析 | 第49-51页 |
| ·单倍型与冠心病的关联分析 | 第51页 |
| ·Trans-phase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分析 | 第51-52页 |
| ·SNPs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关联分析 | 第52-53页 |
|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析 | 第53-54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54-60页 |
| ·研究对象与遗传标记的选择 | 第54-55页 |
| ·候选基因结构及功能分析 | 第55-56页 |
| ·冠心病环境危险因素分析 | 第56-57页 |
| ·SNPs与冠心病的关联分析 | 第57-60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