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生物硝化受游离氨及 pH 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生物硝化过程受游离氨抑制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生物硝化过程受 pH 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生物硝化过程受游离氨抑制研究中的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硝化过程中的研究应用 | 第14-17页 |
·现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技术优势 | 第14页 |
·主要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测定技术 | 第14-15页 |
·生物硝化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15-16页 |
·生物硝化系统中生物群落演变分析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材料和分析方法 | 第19-34页 |
·试验装置 | 第19-20页 |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 | 第20-31页 |
·污泥 DNA 的提取方法 | 第20-21页 |
·AOB、NOB 的巢式 PCR 扩增 | 第21-23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3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 | 第23-24页 |
·DGGE 图谱的多样性、相似性和聚类分析 | 第24-25页 |
·优势菌群的割胶回收及测序 | 第25-26页 |
·样品 DNA、PCR-DGGE 及割胶回收中所用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 | 第27-31页 |
·常规分析项目及测试方法 | 第31页 |
·比耗氧速率(SOUR)的测定 | 第31-34页 |
第三章 高浓度氨氮进水中游离氨对生物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34-77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冲击负荷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59页 |
·驯化污泥的活性表征 | 第35-37页 |
·对硝化速率的影响 | 第37-46页 |
·对 SOUR 的影响 | 第46-47页 |
·抑制后的生物自然恢复过程 | 第47-48页 |
·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多样性分析 | 第48-56页 |
·FISH 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持续负荷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75页 |
·对硝化速率的影响 | 第59-65页 |
·对 SOUR 的影响 | 第65-66页 |
·抑制后的生物自然恢复过程 | 第66-67页 |
·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多样性分析 | 第67-74页 |
·FISH 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控制进水 pH 条件下游离氨对生物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77-96页 |
·试验方法 | 第77页 |
·持续负荷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7-95页 |
·对硝化速率的影响 | 第77-84页 |
·对 SOUR 的影响 | 第84-85页 |
·抑制后的生物自然恢复过程 | 第85-86页 |
·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多样性分析 | 第86-92页 |
·FISH 结果分析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五章 控制进水 pH 和碱度条件下游离氨对生物硝化反应的影响 | 第96-115页 |
·试验方法 | 第96页 |
·持续负荷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96-113页 |
·对硝化速率的影响 | 第96-102页 |
·对 SOUR 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抑制后的生物自然恢复过程 | 第104-105页 |
·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多样性分析 | 第105-112页 |
·FISH 结果分析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15-117页 |
·结论 | 第115-116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