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文献述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2. 小城镇农村土地流转基础理论研究 | 第23-32页 |
·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农村土地 | 第23页 |
·农村土地产权 | 第23页 |
·农村土地流转 | 第23-24页 |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形式 | 第24-26页 |
·转包 | 第25页 |
·出租 | 第25页 |
·转让 | 第25页 |
·互换 | 第25页 |
·入股 | 第25-26页 |
·代耕 | 第26页 |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第26-30页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6-28页 |
·土地市场理论 | 第28-29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9-30页 |
·小城镇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 第30-32页 |
·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规模经济发展 | 第30页 |
·有利于小城镇战略推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30页 |
·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 第30-32页 |
3. 新场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研究 | 第32-39页 |
·新场镇主要概况 | 第32页 |
·新场镇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概况 | 第32-33页 |
·新场镇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征 | 第33-36页 |
·土地流转数量和规模增大 | 第33-35页 |
·土地流转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 第35页 |
·土地流转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 第35-36页 |
·土地流转市场化特征开始凸显 | 第36页 |
·土地流转开始呈现多渠道化 | 第36页 |
·新场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9页 |
·土地流转呈现出改变土地用途的倾向 | 第36-37页 |
·土地流转相关程序不合乎规范 | 第37页 |
·土地流转信息提供和传递渠道不畅 | 第37-38页 |
·土地流转主体存在一定认识偏差 | 第38-39页 |
4. 新场镇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居民认知行为研究 | 第39-54页 |
·研究设计 | 第39页 |
·样本选取及说明 | 第39-43页 |
·样本配额的设计 | 第39-40页 |
·实际样本配额 | 第40-41页 |
·样本说明 | 第41-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新场镇农村居民对土地流转的总体认知 | 第43-46页 |
·对本地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认知 | 第46-49页 |
·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居民的认知 | 第49-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5. 加快新场镇农村土地流转的策略研究 | 第54-62页 |
·推动“两化”建设,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 第54-56页 |
·发展乡镇农业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 第54-55页 |
·大力推进小城镇战略,加快新场镇城市化进程 | 第55页 |
·统筹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 第55-56页 |
·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 第56-58页 |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 | 第56-57页 |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相关中介组织 | 第57页 |
·建立科学的土地价格评估系统 | 第57-58页 |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8-60页 |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第58-59页 |
·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9-60页 |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土地流转中的政府行为 | 第60-62页 |
·加强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宣传和引导 | 第60页 |
·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定位政府角色 | 第60-61页 |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 第61-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