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三、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四、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六、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西乌旗传统嘎查集体经济 | 第17-27页 |
| 一、西乌旗传统嘎查集体经济的形成 | 第17-27页 |
| (一)传统嘎查集体经济的概念、特点 | 第17页 |
| (二)传统嘎查集体经济的形成 | 第17-19页 |
| (三)传统嘎查集体经济的发展 | 第19-21页 |
| (四)传统嘎查集体经济衰退时期 | 第21-23页 |
| (五)传统嘎查集体经济优劣历史评估 | 第23-27页 |
| 第三章 西乌旗新型嘎查集体经济 | 第27-37页 |
| 一、新型嘎查集体经济的形成 | 第27-32页 |
| (一)概念和特点 | 第27-28页 |
| (二)新型嘎查集体经济形成的背景 | 第28-30页 |
| (三)新型嘎查集体经济形成的原因 | 第30-31页 |
| (四)新型嘎查集体经济形成过程 | 第31-32页 |
| 二、新型嘎查集体经济的发展 | 第32-37页 |
| (一)新型嘎查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 | 第32-33页 |
| (二)新型嘎查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 第33-35页 |
| (三)新型嘎查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西乌旗新型嘎查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37-41页 |
| (一) 人财基础 | 第37页 |
| 1. 人力基础 | 第37页 |
| 2. 财力基础 | 第37页 |
| (二) 组织基础 | 第37-38页 |
| (三) “三资”基础 | 第38-39页 |
| 1. 集体资产情况 | 第38-39页 |
| 2. 嘎查集体经济资金情况 | 第39页 |
| 3. 嘎查集体经济资源情况 | 第39页 |
| (四) 观念基础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西乌旗新型嘎查集体经济发展的趋势 | 第41-47页 |
| (一) 发展趋势的借鉴 | 第41-44页 |
| 1. 国外集体经济发展趋势的借鉴 | 第41-42页 |
| 2. 国内集体经济发展趋势的借鉴 | 第42页 |
| 3. 传统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的借鉴 | 第42-44页 |
| (二) 发展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 第44-45页 |
| 1. 组织形式上由行政管理型向社会服务型转移 | 第44页 |
| 2. 经营方式上由单纯集体经营向多种经济体联营转变 | 第44页 |
| 3. 运作机制上由家庭承包制向股份合作制转变 | 第44页 |
| 4. 经营规模上由分散经营向集中集约经营转变 | 第44-45页 |
| (三) 发展新型嘎查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 第45-47页 |
| 1. 加大财政支持,扩大筹资渠道 | 第45页 |
| 2. 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 第45页 |
| 3.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 第45页 |
| 4. 保证信息流畅,推动产业化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