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5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表面润湿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接触角与杨氏方程 | 第15-16页 |
·前进接触角、后退接触角与接触角滞后 | 第16-18页 |
·滚落角 | 第18-19页 |
·表面粗糙度效应 | 第19-21页 |
·各向异性润湿 | 第21-27页 |
·化学各向异性润湿 | 第21-24页 |
·几何各向异性润湿 | 第24-27页 |
·超疏水表面 | 第27-33页 |
·超疏水表面的构筑策略 | 第27-29页 |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29-33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5页 |
第二章 周期性亚微米沟槽表面的各向异性润湿行为 | 第45-67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实验材料及薄膜制备 | 第46-47页 |
·激光诱导形成周期性亚微米沟槽 | 第47-48页 |
·表征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3页 |
·周期性亚微米沟槽的制备 | 第49-53页 |
·周期性亚微米沟槽表面的各向异性润湿行为 | 第53-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三章 激光诱导聚合物双层膜产生的波纹状结构及其表面润湿性能 | 第67-85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LCP/PMMA 双层膜的制备 | 第68-69页 |
·激光诱导形成波纹状表面结构 | 第69页 |
·PDMS 模板的制备 | 第69-70页 |
·波纹状表面结构的疏水性修饰 | 第70页 |
·表征方法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81页 |
·波纹状表面结构的制备 | 第70-80页 |
·波纹状表面结构的润湿性能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四章 由内而外制备表面银纳米结构用于超疏水性修饰聚酰亚胺薄膜 | 第85-104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8页 |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银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86-87页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银纳米结构的疏水性修饰 | 第87页 |
·表征方法 | 第87-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100页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银纳米结构的形成 | 第88-93页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超疏水性能的研究 | 第93-98页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超亲油性能的研究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第五章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的亚微米球结构和静电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及其超疏水性能. | 第104-123页 |
·引言 | 第104-105页 |
·实验部分 | 第105-108页 |
·实验材料 | 第105-106页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亚微米球结构的制备 | 第106-107页 |
·静电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 | 第107页 |
·静电自组装多层膜表面的疏水性修饰 | 第107页 |
·表征方法 | 第107-10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9页 |
·复制模塑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的亚微米球结构 | 第108-110页 |
·平整基底上SiO_2 纳米颗粒自组装多层膜的形貌 | 第110-114页 |
·亚微米球和SiO_2 纳米颗粒自组装多层膜的复合结构 | 第114-117页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能 | 第117-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第六章 聚酰亚胺薄膜润湿性的调控:离子液体静电自组装 | 第123-141页 |
·引言 | 第123-124页 |
·实验部分 | 第124-126页 |
·实验材料 | 第124-125页 |
·离子液体的静电自组装 | 第125页 |
·表征方法 | 第125-1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6-136页 |
·聚酰亚胺薄膜的水解及接触角的变化 | 第126-127页 |
·聚酰亚胺薄膜润湿性的调控 | 第127-133页 |
·离子液体静电自组装的机理分析 | 第133-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全文总结 | 第141-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45-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