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理论及实践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农村土地 | 第11-12页 |
·农村土地流转 | 第12页 |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不足 | 第13-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2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理论与实践 | 第16-23页 |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6-19页 |
·产权理论 | 第1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18页 |
·规模经营理论 | 第18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18-19页 |
·部分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及借鉴 | 第19-23页 |
·美国农村土地流转经验 | 第19-20页 |
·法国农村土地流转经验 | 第20页 |
·日本农村土地流转经验 | 第20-21页 |
·部分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借鉴 | 第21-23页 |
第3章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 | 第23-29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概况 | 第23-25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年扩大 | 第23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趋于多样化 | 第23-24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 | 第24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服务机构趋于规范化 | 第24-25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 | 第25-29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产生的效益 | 第26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第4章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运行效果分析 | 第29-48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运行效果的理论分析 | 第29-37页 |
·转包模式--私人主导的流转模式 | 第30-31页 |
·地票交易模式--政府导向的流转模式 | 第31-34页 |
·土地入股模式--市场中介导向的流转模式 | 第34-37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运行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37-44页 |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7-39页 |
·建立层次分析法模型比较分析不同流转模式的运行效果 | 第39-44页 |
·案例--重庆开县土地入股模式的运行效果分析 | 第44-48页 |
·概况 | 第44-45页 |
·土地入股模式的运行情况 | 第45页 |
·土地入股模式的收益分析 | 第45-48页 |
第5章 推进重庆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 第48-53页 |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9-50页 |
·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 第49-50页 |
·创新公共财税体系 | 第50页 |
·规范相关的实施操作过程 | 第50-51页 |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 第50页 |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市场 | 第50-51页 |
·强化监督管理 | 第51页 |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机制 | 第51-53页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51-52页 |
·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 | 第52页 |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3-54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