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厚度Q2黄土场地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24页 |
·桩基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原型试验 | 第12-14页 |
·静力法 | 第14-16页 |
·原位测试 | 第16-18页 |
·经验方法 | 第18-19页 |
·桩基沉降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理论方法 | 第19-21页 |
·数值模拟 | 第21-22页 |
·其他方法 | 第22-2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4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竖向静荷载下单桩的承载机理 | 第26-36页 |
·竖向承载桩基的应用 | 第26-28页 |
·竖向受压荷载下单桩的性状分析 | 第28-32页 |
·影响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因素 | 第28-29页 |
·单桩桩侧阻力性状 | 第29-30页 |
·单桩桩端阻力性状 | 第30-32页 |
·单桩荷载传递机理 | 第32-36页 |
·桩土间的静力平衡 | 第32页 |
·荷载传递机理分析 | 第32-34页 |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 | 第34-36页 |
第3章 桩基承载力的试验设计 | 第36-46页 |
·大厚度黄土超高建筑基础选型 | 第36-39页 |
·试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 第36-38页 |
·场地位置及地貌特征 | 第36-37页 |
·场地土层特性 | 第37-38页 |
·大厚度黄土超高建筑基础选型及试验背景 | 第38-39页 |
·地基承载力预估 | 第38-39页 |
·桩基承载力特征值预估 | 第39页 |
·单桩静载试验方案设计 | 第39-45页 |
·试桩与锚桩的布置情况 | 第40-41页 |
·试验加载方案 | 第41-43页 |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的确定 | 第43页 |
·数据采集 | 第43-45页 |
·测试元件的布置 | 第43-44页 |
·数据采集原理 | 第44-45页 |
·单桩静载试验的其他要求 | 第45-46页 |
第4章 单桩荷载传递规律的现场试验分析 | 第46-55页 |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 第46页 |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页 |
·单桩荷载传递规律的分析 | 第49-55页 |
·试桩桩身轴力的发挥性状 | 第49-51页 |
·桩身受力分析 | 第49-50页 |
·桩身轴力分布 | 第50-51页 |
·试桩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 | 第51-54页 |
·桩侧摩阻力的作用机理 | 第51-53页 |
·桩侧摩阻力的分布 | 第53-54页 |
·桩身产生负摩阻力的原因分析 | 第54-55页 |
第5章 钻孔灌注桩单桩荷载—沉降分析 | 第55-61页 |
·桩身的沉降分析 | 第55页 |
·桩身压缩变形的计算方法 | 第55-56页 |
·桩身压缩变形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