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多目标追踪下的无意视盲--基于运动方式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5页
   ·多目标追踪第10-15页
     ·多目标追踪研究的起源第10页
     ·多目标追踪的研究范式第10-12页
     ·多目标追踪现象的解释机制第12-14页
     ·多目标追踪的抑制机制第14页
     ·多目标追踪的研究新进展第14-15页
   ·无意视盲第15-25页
     ·无意视盲的研究起源第15-16页
     ·无意视盲的研究范式第16-19页
     ·无意视盲的影响因素第19-22页
     ·无意视盲的解释机制第22-23页
     ·无意视盲现象中的抑制机制第23页
     ·无意视盲研究的进展第23-25页
2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25-28页
   ·问题提出第25页
   ·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25-26页
   ·本研究的假设第26-28页
3 研究内容第28-43页
   ·实验一 静止新异刺激对多目标追踪下无意视盲的影响第28-31页
     ·实验目的第28页
     ·被试第28页
     ·实验仪器第28页
     ·实验材料第28-29页
     ·实验程序第29-30页
     ·实验结果第30页
     ·讨论第30-31页
   ·实验二 规则运动新异刺激对多目标追踪下无意视盲的影响第31-33页
     ·实验目的第31页
     ·被试第31页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第31页
     ·实验程序第31-32页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32页
     ·讨论第32-33页
   ·实验三 随机运动新异刺激对多目标追踪下无意视盲的影响第33-37页
     ·实验目的第33页
     ·被试第33页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第33-34页
     ·实验程序第34页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34-36页
     ·讨论第36-37页
   ·实验四 预期对新异刺激觉察率的影响第37-43页
     ·实验目的第37页
     ·被试第37页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第37页
     ·实验设计第37页
     ·实验程序第37-38页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38-42页
     ·讨论第42-43页
4 总讨论第43-46页
   ·运动方式相似性对多目标追踪下无意视盲的影响第43-44页
     ·启动效应第43页
     ·注意定势第43-44页
   ·预期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第44页
   ·对刺激“动”的知觉可能存在一个阈限第44-46页
5 结论第46-48页
6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录第54-55页
后记第55-5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36个月婴幼儿与其母亲依恋水平的干预研究—通过母亲敏感性训练
下一篇:非基督教运动研究--以《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