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图区域空间分工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劳动空间分工的有关研究 | 第17-20页 |
·劳动分工的新经济史学讨论 | 第20-26页 |
·关于长吉图开发开放的有关研究 | 第26-32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32-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34-35页 |
第2章 空间分工基本理论 | 第35-59页 |
·分工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35-41页 |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第36-37页 |
·与国际贸易理论融合发展的分工理论 | 第37-38页 |
·理论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 | 第38-41页 |
·空间分工理论 | 第41-51页 |
·空间产业分工 | 第42-44页 |
·职能空间分工理论 | 第44-47页 |
·空间分工:一个分析框架 | 第47-51页 |
·空间分工的经济性与促进机制 | 第51-59页 |
·空间分工的经济性 | 第51-54页 |
·空间分工的促进机制 | 第54-59页 |
第3章 长吉图产业的空间分工 | 第59-81页 |
·长吉图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59-62页 |
·产业空间分工的测量方法 | 第62-63页 |
·长吉图产业空间分工的测量结果 | 第63-68页 |
·长吉图产业空间分工测量结果分析 | 第68-78页 |
·对长春市的分析 | 第68-72页 |
·对吉林市的分析 | 第72-76页 |
·对长吉两市的比较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4章 长吉图的空间功能分工 | 第81-90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功能分工 | 第81-83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 | 第81-83页 |
·功能分工的出现 | 第83页 |
·空间分工形式演进的国内外经验 | 第83-86页 |
·英国的经验 | 第83-84页 |
·美国的经验 | 第84-85页 |
·日本的经验 | 第85页 |
·中国长三角的经验 | 第85-86页 |
·功能分工的测量方法 | 第86-87页 |
·测量结果与分析 | 第87-89页 |
·测量结果 | 第87-88页 |
·结果分析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长吉图的空间分工战略 | 第90-112页 |
·空间分工战略的基础 | 第90-98页 |
·区域自然地理基础 | 第90-93页 |
·区域空间格局现状 | 第93-96页 |
·区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96-98页 |
·制定空间分工战略的基本思路 | 第98-101页 |
·产业空间由“零散化”向“功能板块”提升 | 第98-99页 |
·差异化的城镇发展战略推动空间分工 | 第99-100页 |
·完善交通网络助推空间分工 | 第100-101页 |
·区域空间整合战略 | 第101-104页 |
·交通引领区域整合 | 第101-102页 |
·次区域整合 | 第102-104页 |
·产业空间分工战略 | 第104-108页 |
·基本目标 | 第104-105页 |
·区域产业空间分工格局 | 第105-106页 |
·实施重点产业区战略 | 第106-108页 |
·城镇职能分工战略 | 第108-112页 |
·区域城镇职能结构概况 | 第108-109页 |
·发挥长春市的引领作用 | 第109-110页 |
·区域主要城镇的职能定位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