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5-25页 |
·固相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 | 第16-18页 |
·树脂相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 | 第16-17页 |
·萘相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 | 第17页 |
·石蜡相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 | 第17页 |
·凝胶相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 | 第17-18页 |
·泡沫塑料相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 | 第18页 |
·薄膜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 | 第18页 |
·固相分光光度法的显色方法 | 第18-20页 |
·固体吸附剂先吸附金属离子后加入显色剂显色 | 第19页 |
·先负载后配位显色 | 第19页 |
·显色后吸附 | 第19页 |
·吸附剂与显色剂同时作用 | 第19-20页 |
·固相光度法的光度测量方法 | 第20-21页 |
·单波长分光光度的测量方法 | 第20页 |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测量方法 | 第20-21页 |
·导数分光光度法的测量方法 | 第21页 |
·固相光度法的反应机理与特性 | 第21-22页 |
·固相分光光度法的吸收曲线 | 第21页 |
·固-液两相分配平衡 | 第21页 |
·灵敏度 | 第21-22页 |
·精密度 | 第22页 |
·其他固相光度法 | 第22-23页 |
·流动注射固相光度法 | 第22-23页 |
·与化学计量学联用 | 第23页 |
·固相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 第23页 |
·课题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固相分光光度法测定衡量Cu~(2+)的研究与应用 | 第25-35页 |
·前言 | 第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特制树脂定量取出与移取装置 | 第26页 |
·比色皿的选择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吸收光谱 | 第26-27页 |
·pH的选择 | 第27-28页 |
·缓冲溶液选择 | 第28页 |
·缓冲溶液的用量 | 第28-29页 |
·显色剂的用量 | 第29页 |
·树脂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树脂吸附时间及稳定性 | 第30-31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31-32页 |
·工作曲线 | 第32页 |
·定量分析技术指标 | 第32-34页 |
·灵敏度的测定 | 第32页 |
·检出限的测定 | 第32-33页 |
·精密度的测定 | 第33页 |
·样品分析及回收实验 | 第33-34页 |
·实验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部分 固相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Pb~(2+)的研究与应用 | 第35-45页 |
·前言 | 第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吸收曲线 | 第36-37页 |
·pH的影响及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37-38页 |
·缓冲溶液的用量 | 第38页 |
·二甲酚橙的用量 | 第38-39页 |
·β环糊精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39页 |
·树脂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树脂吸附时间及稳定性 | 第40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40页 |
·工作曲线 | 第40-41页 |
·定量分析技术指标 | 第41-43页 |
·灵敏度测测定 | 第41页 |
·精密度的测定 | 第41-42页 |
·检出限测定 | 第42页 |
·样品分析 | 第42-43页 |
·钢铁中Pb(Ⅱ)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土壤中铅含量的测定 | 第43页 |
·实验结论 | 第43-45页 |
第四部分 固相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Cr(Ⅵ)的研究与应用 | 第45-55页 |
·前言 | 第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吸收光谱 | 第46-47页 |
·酸度的选择 | 第47页 |
·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47-48页 |
·缓冲溶液的用量 | 第48页 |
·显色剂的用量 | 第48-49页 |
·乳化剂OP的用量 | 第49页 |
·树脂搅拌时间及稳定性 | 第49-50页 |
·树脂用量的影响 | 第50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50-51页 |
·工作曲线 | 第51-52页 |
·定量分析技术指标 | 第52-54页 |
·灵敏度的测定 | 第52页 |
·检出限的测定 | 第52页 |
·精密度的测定 | 第52-53页 |
·样品分析及回收实验 | 第53-54页 |
·样品处理 | 第53页 |
·土壤中Cr(Ⅵ)含量的测定 | 第53-54页 |
·实验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部分 固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铁含量的研究与应用 | 第55-66页 |
·前言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5-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吸收光谱 | 第56-57页 |
·酸度的影响 | 第57页 |
·显色剂的用量 | 第57-58页 |
·盐酸羟胺用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缓冲溶液的用量 | 第59页 |
·乳化剂OP的用量 | 第59-60页 |
·树脂加入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树脂搅拌时间及稳定性 | 第61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61-62页 |
·工作曲线 | 第62-63页 |
·定量分析指标 | 第63-64页 |
·检出限的测定 | 第63页 |
·精密度的测定 | 第63页 |
·灵敏度的测定 | 第63-64页 |
·样品分析 | 第64页 |
·土壤中铁(Ⅱ)含量的测定 | 第64页 |
·工业废水中铁(Ⅱ)的测定 | 第64页 |
·实验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