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微藻的分离、鉴定及脂肪酸特性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31页 |
·生物柴油 | 第10-11页 |
·微藻生物柴油 | 第11-14页 |
·微藻生物柴油的应用 | 第11-12页 |
·微藻生物柴油的优缺点 | 第12-14页 |
·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能源微藻 | 第14-16页 |
·微藻的分离方法 | 第15-16页 |
·微吸管分离法 | 第15页 |
·稀释分离法 | 第15页 |
·水滴分离法 | 第15-16页 |
·抗生素分离法 | 第16页 |
·平板分离法 | 第16页 |
·18S rDNA在分子生物学鉴定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微藻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17-21页 |
·环境因子的影响 | 第18-19页 |
·营养盐组成的影响 | 第19-20页 |
·培养方式的影响 | 第20-21页 |
·BODIPY染色法在富油微藻筛选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BODIPY染料概述 | 第21-22页 |
·微藻油脂测定几种方法的比较 | 第22-24页 |
·铜试剂法 | 第22-23页 |
·在线气质联用法 | 第23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第23页 |
·尼罗红染色法 | 第23-24页 |
·BODIPY染色法 | 第24页 |
·立题依据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1页 |
第二章 南海中微藻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31-43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5页 |
·试剂 | 第32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2页 |
·藻株的分离纯化及培养 | 第32-34页 |
·微藻18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4页 |
·微藻总DNA的提取 | 第34页 |
·微藻18S rDNA基因PCR扩增 | 第34页 |
·微藻形态学鉴定 | 第34-35页 |
·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藻进行形态学分析 | 第34页 |
·通过透射电镜对微藻进行形态学分析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微藻总DNA提取电泳检测 | 第35-36页 |
·PCR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 第36页 |
·核酸序列测定、比对结果 | 第36-37页 |
·微藻形态学鉴定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富油微藻的筛选及其脂肪酸特性分析 | 第43-55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试剂 | 第43-4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藻种及来源 | 第44页 |
·微藻的大量培养及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4页 |
·微藻的收集及生物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甲醇-氯仿法测定微藻粗油脂含量 | 第45页 |
·微藻总脂计算公式 | 第45页 |
·气相色谱法对微藻进行油脂特性分析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粗油脂的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金藻的生长曲线及油脂特性分析 | 第47页 |
·绿藻的生长曲线油脂特性分析 | 第47-50页 |
·6株硅藻的生长曲线及油脂特性分析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第四章 不同环境因子对梅尼小环藻生长及产油的影响 | 第55-72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试剂 | 第56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6页 |
·藻种接种及前处理 | 第56-57页 |
·微藻细胞密度的测定 | 第57页 |
·不同营养盐浓度对梅尼小环藻生长的影响 | 第57页 |
·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对梅尼小环藻生长的影响 | 第57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用BODIPY染色梅尼小环藻 | 第58-59页 |
·温度对梅尼小环藻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光照对梅尼小环藻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氮浓度对梅尼小环藻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磷浓度对梅尼小环藻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 | 第63-65页 |
·硅浓度对梅尼小环藻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铁浓度对梅尼小环藻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