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引言 | 第11页 |
·谐波的由来及危害 | 第11-12页 |
·谐波的由来 | 第11-12页 |
·谐波的危害 | 第12页 |
·抑制谐波的方法 | 第12-13页 |
·滑模变结构理论概述 | 第13-16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简介 | 第13-14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滑模变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APF 的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本文的工作意义 | 第17-18页 |
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及其结构 | 第18-24页 |
·有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有源滤波器的种类 | 第19-20页 |
·并联型 APF 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有源滤波器的系统组成 | 第22-23页 |
·APF 的意义及优点 | 第23-24页 |
3 有源滤波器的检测算法研究 | 第24-32页 |
·有源滤波器检测算法简介 | 第24页 |
·坐标变化及瞬时无功理论 | 第24-28页 |
·i_p-i_q检测算法 | 第28-29页 |
·低通滤波器的选取 | 第29页 |
·i_p-i_q检测算法仿真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两种改进的有源滤波器控制方法 | 第32-56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存在条件 | 第32-34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滑模变结构的存在和到达条件 | 第33-34页 |
·离散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34-36页 |
·准滑动模态 | 第34-35页 |
·离散滑模变结构的可达性 | 第35-36页 |
·传统变结构控制率的设计思想 | 第36-38页 |
·指数趋近律控制设计思路 | 第38-40页 |
·基本设计思路 | 第38页 |
·具体指数趋近律设计方法 | 第38-39页 |
·指数趋近律到达条件 | 第39-40页 |
·衰减控制的变速趋近律 | 第40-49页 |
·变速趋近律 | 第41-43页 |
·衰减变速趋近律的思想来源 | 第43-44页 |
·衰减控制和变速趋近律 | 第44页 |
·衰减变速趋近律的抖振分析 | 第44-45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衰减变速趋近律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47页 |
·算法仿真 | 第47-49页 |
·改进的饱和函数离散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49-55页 |
·幂次函数的趋近律方法 | 第49-50页 |
·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52-53页 |
·改进的饱和函数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53-54页 |
·算法仿真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APF 样机研制与系统调试 | 第56-68页 |
·AD 采样硬件电路设计 | 第56-60页 |
·同步采样均匀细分电路 | 第56-57页 |
·电流信号调理电路 | 第57-58页 |
·A/D 采样电路 | 第58-59页 |
·IGBT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9-60页 |
·基于 DSP+CPLD 的控制算法平台设计 | 第60-64页 |
·DSP+CPLD 平台设计 | 第60-61页 |
·软件设计 | 第61-64页 |
·IGBT 三相全桥电路 | 第64-65页 |
·APF 调试 | 第65-66页 |
·APF 系统样机描述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