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核能在世界能源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 第13-15页 |
·ADS工作原理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5-18页 |
·ADS工作原理及优越性 | 第15-16页 |
·目前国内外ADS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Monte-Carlo程序FLUKA及粒子输运 | 第21-35页 |
·中高能质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 | 第21-24页 |
·库仑散射 | 第22-23页 |
·核反应机制 | 第23-24页 |
·Monte-Carlo程序FLUKA模拟粒子生成及输运 | 第24-31页 |
·FLUKA中的几何建模 | 第28页 |
·FLUKA计算不同粒子生成及其输运的物理特征 | 第28-31页 |
·FLUKA程序计算流程及实验校证 | 第31-34页 |
·FLUKA程序输入文件格式 | 第31页 |
·FLUKA计算核反应碎片生成截面的实验校正 | 第31-33页 |
·核反应中子出射能谱及角分布校正计算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C-ADS真空质子束窗散射效应及辐射损伤计算 | 第35-65页 |
·C-ADS质子束流参数及高能质子输运线 | 第35-36页 |
·C-ADS质子束窗束流散射效应研究 | 第36-47页 |
·典型质子束窗简介 | 第36-41页 |
·C-ADS质子束窗束流散射效应研究 | 第41-47页 |
·不同材料束窗的辐射损伤及余核计算 | 第47-63页 |
·质子在铅铋合金中的能量沉积分布及靶尺寸的确定 | 第47-51页 |
·中子出射能谱 | 第51-53页 |
·晶格原子位移(Displacement per atom,DPA) | 第53-56页 |
·气体生成截面 | 第56-57页 |
·余核生成率 | 第57-59页 |
·束窗中活化产物及残余活度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质子束窗的热工水力学计算 | 第65-97页 |
·ANSYS workbench简介 | 第65-67页 |
·PBW的计算模型及网格 | 第67-72页 |
·PBW的SolidWorks建模 | 第67-68页 |
·数值模拟前处理 | 第68-72页 |
·PBW的流固耦合计算 | 第72-89页 |
·计算流体动力学FLUENT软件及计算模型 | 第74-79页 |
·质子束窗流体动力学计算 | 第79-89页 |
·束窗热工水力学计算 | 第89-96页 |
·ANSYS Workbench结构静力学分析模块Static Structural | 第90-91页 |
·束窗应力分析 | 第91-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HEBT靶前准直器计算 | 第97-107页 |
·C-ADS中HEBT末段的辐射场 | 第97-100页 |
·辐射场的基本物理量概念 | 第97-98页 |
·中高能质子加速器的辐射场 | 第98-99页 |
·FLUKA计算加速器残余辐射场 | 第99-100页 |
·高能质子输运线末段准直器的意义 | 第100-101页 |
·HEBT末段几何建模 | 第101-103页 |
·HEBT末段辐射场分布 | 第103-105页 |
·瞬发辐射场 | 第103-104页 |
·残余辐射场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论文总结 | 第107-108页 |
·主要工作 | 第10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附录A 束流散射效应输入文件 | 第117-123页 |
附录B 150 MeV质子束源程序 | 第123-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