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研究--基于中国银行济南分行业务分析
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以国外为研究对象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以国内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本文拟实现的创新点 | 第15页 |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电子银行 | 第16-21页 |
·电子银行定义 | 第16页 |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主要类型 | 第16-19页 |
·电子银行业务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 第19-21页 |
·电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 第21-24页 |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机遇 | 第22-23页 |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 第23-24页 |
·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制约因素 | 第24-28页 |
·法律因素 | 第24-25页 |
·社会认知度和目标客户群不广 | 第25页 |
·信用体系存在瓶颈制约 | 第25-26页 |
·安全因素 | 第26-27页 |
·成本效益因素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实证研究 | 第28-41页 |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总体现状分析 | 第28页 |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实证分析 | 第28-35页 |
·我国电子银行实证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 第30-34页 |
·指标的选取以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34-35页 |
·实证结果 | 第35-41页 |
·规模经济分析 | 第35-36页 |
·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 | 第36-38页 |
·数据包络实证分析 | 第38-41页 |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分析 | 第41-49页 |
·电子银行业务的规模经济分析 | 第41-43页 |
·内部因素 | 第41-42页 |
·外部因素 | 第42-43页 |
·电子银行业务的范围经济分析 | 第43-44页 |
·内部因素 | 第43-44页 |
·外部因素 | 第44页 |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经营效率分析 | 第44-45页 |
·产出效率和财税效率的关系并不一定是非常密切的 | 第44页 |
·从电子银行业务的效率分析 | 第44-45页 |
·从股份制商业银行角度来看 | 第45页 |
·从综合效率方面分析 | 第45页 |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资源整合性差,组织结构不合理 | 第45-46页 |
·战略规划管理不足 | 第46页 |
·对电子银行的监管有待完善 | 第46-47页 |
·业务风险防范不规范、不到位 | 第47页 |
·产品开发理念落后以及营销手段单一 | 第47-49页 |
第5章 中国银行加强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建议 | 第49-56页 |
·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优势互补 | 第49-51页 |
·整合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业务 | 第50页 |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 第50-51页 |
·准确定位,加大规划费用的投入 | 第51-52页 |
·制定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做好远期战略规划 | 第51-52页 |
·加大投入,大力支持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 第52页 |
·明确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 第52-53页 |
·健全电子银行风险防范体系 | 第53-55页 |
·积极完善电子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 第54页 |
·建立风险防范组织,健全风险防范应急机制 | 第54-55页 |
·加强电子银行业务技术风险的防范并增强同业间协作 | 第55页 |
·加强对科技、金融、产品营销方面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 第55-56页 |
第6章 总结陈述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