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新闻发布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21页 |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三、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一章 我国政府新闻发布的历程、内容及方式 | 第21-30页 |
一、政府新闻发布的历程 | 第21-22页 |
二、政府新闻发布的内容 | 第22-24页 |
(一) 常规的政府新闻发布 | 第22-23页 |
(二) 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 | 第23-24页 |
三、政府新闻发布的方式 | 第24-30页 |
(一) 新闻发布会 | 第24-26页 |
(二) 背景吹风会 | 第26页 |
(三) 记者招待会 | 第26-27页 |
(四) 新闻公报、声明、谈话 | 第27页 |
(五) 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 | 第27页 |
(六) 网络发布 | 第27-29页 |
(七) 手机发布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我国政府新闻发布不断改进的动因及意义 | 第30-37页 |
一、政府新闻发布不断改进的动因 | 第30-33页 |
(一) 保证公民的参与权 | 第30页 |
(二) 提升政务公开和信息透明 | 第30-32页 |
(三) 强化社会监督和公众监督 | 第32页 |
(四) 改善政府形象 | 第32-33页 |
(五) 新闻传播业的快速发展 | 第33页 |
二、政府新闻发布不断改进的意义 | 第33-37页 |
(一) 有利于实现政府、媒体与民众之间的有效沟通 | 第33-34页 |
(二) 有利于发扬民主,加强群众监督 | 第34页 |
(三) 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 | 第34页 |
(四) 有利于提高政府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 第34-35页 |
(五) 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 第35页 |
(六) 有利于营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存在的不足 | 第37-41页 |
一、传统封建文化影响较深 | 第37-38页 |
(一) “人治”与“法治”的对立 | 第37页 |
(二) “官本位”与“民本位”的对立 | 第37-38页 |
二、缺乏法律规范和保障 | 第38-39页 |
三、新闻发言人能力有待提高 | 第39-40页 |
(一) 传统政府新闻发言人 | 第39页 |
(二) 网络新闻发言人 | 第39-40页 |
四、信息搜集未成体系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国外政府新闻发布的启示 | 第41-44页 |
一、新闻发布受法律的规范和制约 | 第41页 |
二、设立独立的政府公关部门和专职的新闻发言人 | 第41-42页 |
三、媒体应强化其社会功能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我国政府新闻发布的完善 | 第44-51页 |
一、构建民主法治的政府文化 | 第44页 |
二、健全新闻发布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三、促进新闻发言人专业化 | 第45-47页 |
(一) 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 | 第45页 |
(二) 让“新闻人”充实“发言人”队伍 | 第45-46页 |
(三) 做好人才储备 | 第46-47页 |
四、重视新闻发布前信息搜集 | 第47页 |
五、建立政府新闻发布评估体系 | 第47-48页 |
六、完善政府新闻发布互动反馈机制 | 第48-49页 |
七、落实政府新闻发布问责制度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