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压敏胶粘剂 | 第9-12页 |
| ·压敏胶产品及其制备工艺 | 第9-11页 |
| ·压敏胶性能 | 第11-12页 |
| ·乳液型压敏胶 | 第12-15页 |
| ·乳液聚合 | 第12页 |
| ·乳液聚合特征 | 第12-13页 |
| ·非均相性 | 第12页 |
| ·分步聚合过程 | 第12页 |
| ·粒子成核 | 第12-13页 |
| ·乳液压敏胶配方 | 第13-15页 |
| ·单体 | 第13-14页 |
| ·乳化剂 | 第14页 |
| ·引发剂 | 第14页 |
| ·链转移剂 | 第14页 |
| ·添加剂 | 第14-15页 |
| ·梯度共聚物 | 第15-18页 |
| ·分子内梯度共聚物 | 第15-16页 |
| ·分子间梯度共聚物 | 第16-1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 ·丙烯酸酯类核壳型乳液压敏胶的制备 | 第22-23页 |
| ·压敏胶乳液的制备 | 第22页 |
| ·压敏胶粘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 ·丙烯酸酯类核壳型乳液压敏胶的表征 | 第23-27页 |
|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 第23页 |
| ·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 | 第23页 |
| ·抽提及分子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 ·聚合物动态力学性能的测定 | 第24页 |
| ·粘性测试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多层梯度 P(MMA-co-ALMA)/P(BA-co-AA)压敏胶的制备及其结构对压敏性能的影响 | 第27-39页 |
| ·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 ·聚合过程中的链转移反应 | 第28页 |
| ·不同加料方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 第28-33页 |
| ·不同加料方式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 ·不同加料方式对粒径的影响 | 第30-33页 |
| ·不同加料方式对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聚合产物压敏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 ·不同聚合产物的持粘性能 | 第34-35页 |
| ·不同聚合产物的初粘性能和剥离性能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多层梯度 PBA/P(BA-co-MMA-co-AA)压敏胶的制备及其结构对压敏性能的影响 | 第39-49页 |
| ·实验设计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 ·不同加料方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 第40-44页 |
| ·不同加料方式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加料方式对粒径的影响 | 第41-44页 |
| ·不同加料方式对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聚合产物压敏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 ·不同聚合产物的持粘性能 | 第45页 |
| ·不同聚合产物的初粘性能和剥离性能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连续梯度 P(MMA-co-ALMA)/P(BA-co-AA)压敏胶的制备及其结构对压敏性能的影响 | 第49-59页 |
| ·实验设计 | 第49-51页 |
| ·配方及加料方式 | 第49-50页 |
| ·聚合物组成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 ·不同加料方法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 第51-54页 |
| ·不同加料方法对聚合产物凝胶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 ·不同加料方法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 第55页 |
| ·不同加料方法对聚合产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不同聚合产物压敏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6-57页 |
| ·不同聚合产物的持粘性能 | 第56-57页 |
| ·不同聚合产物的初粘性能和剥离性能 | 第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