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综述 | 第9-23页 |
·胰腺神经解剖学 | 第9-10页 |
·胰腺神经支配 | 第9-10页 |
·支配胰腺神经的形态学分类 | 第10页 |
·支配胰腺神经的功能学分类 | 第10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现状及新进展 | 第10-13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因的现状及新进展 | 第10-11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现状及新进展 | 第11-13页 |
·应激反应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应激反应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 第13-14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自主神经兴奋性的改变 | 第14页 |
·神经内分泌调节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 第14-16页 |
·交感神经调节调节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迷走神经调节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现状及新进展 | 第16-18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 第16-17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分级情况 | 第17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分期情况 | 第17-18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的现状及新进展 | 第18-20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 第18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 第18-19页 |
·急性胰腺炎的特殊治疗方法 | 第19-20页 |
·展望 | 第20-23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3-25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第23页 |
·课题的设想与创新 | 第23-25页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实验动物与分组 | 第25页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犬模型的复制与术后护理 | 第25-26页 |
·检测指标检测 | 第26页 |
·检测生化指标 | 第26页 |
·试验动物的病理观察 | 第26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犬肿瘤坏死因子-αELLSA 试剂盒的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犬白介素-10ELISA 试剂盒检测方法 | 第28-30页 |
·各组检测指标结果的统计学方法 | 第30-31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1-35页 |
·各组动物模型血清淀粉酶的改变 | 第31页 |
·各组动物模型血清钙水平的改变 | 第31-32页 |
·各组动物模型 C 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 | 第32页 |
·各组动物模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改变 | 第32-33页 |
·各组动物模型白细胞介素-10 水平的改变 | 第33页 |
·各组动物模型病死情况 | 第33-34页 |
·各组动物模型胰腺的病理改变 | 第34-35页 |
·各组动物模型解剖所见 | 第34页 |
·各组动物模型胰腺病理改变 | 第34页 |
·各组病理评分情况 | 第34-35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5-43页 |
·实验动物选择 | 第35-36页 |
·检测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第36-39页 |
·血清淀粉酶的变化及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第36-37页 |
·血钙的变化及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 | 第37-38页 |
·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第38页 |
·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第38-39页 |
·白介素-10 的变化及对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第39页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第39-40页 |
·神经内分泌调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的影响 | 第40-43页 |
·交感神经调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第40-41页 |
·迷走神经调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52-54页 |
附录 A 图片 | 第54-56页 |
附录 B Balthazar 胰腺炎 CT 分级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