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下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组织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其评价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新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新产业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沿革 | 第15-17页 |
·生产“四要素”论与“马歇尔冲突” | 第15-16页 |
·“垄断—竞争”学说 | 第16页 |
·哈佛学派与SCP范式 | 第16-17页 |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 第17-18页 |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缺陷逐渐暴露 | 第17-18页 |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第18页 |
·博弈论的引入 | 第18页 |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和重心 | 第18-20页 |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SCP范式 | 第18-19页 |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重心---市场行为 | 第19-20页 |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博弈论 | 第20-22页 |
·结构模型方法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组织现状 | 第23-44页 |
·基本市场环境 | 第23-31页 |
·需求环境 | 第23-29页 |
·供给环境 | 第29-31页 |
·市场结构 | 第31-34页 |
·市场集中度 | 第31-32页 |
·产品差别化 | 第32-33页 |
·进入和退出壁垒 | 第33-34页 |
·市场行为 | 第34-42页 |
·价格行为 | 第34-37页 |
·非价格行为 | 第37-42页 |
·市场绩效 | 第42-44页 |
·市场绩效的表现以及衡量标准 | 第42页 |
·网络游戏市场绩效 | 第42-44页 |
第4章 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行为均衡分析 | 第44-56页 |
·广告 | 第44-47页 |
·广告的策略性 | 第44页 |
·广告效应均衡分析 | 第44-46页 |
·广告效应福利分析 | 第46-47页 |
·定价策略 | 第47-50页 |
·定价的策略性 | 第47页 |
·定价策略均衡分析 | 第47-49页 |
·定价策略福利效果分析 | 第49-50页 |
·研发-代理 | 第50-53页 |
·研发-代理的策略性 | 第50页 |
·研发-代理均衡分析 | 第50-53页 |
·研发-代理绩效分析 | 第53页 |
·上市 | 第53-56页 |
·上市的策略性 | 第53-54页 |
·上市行为的均衡分析 | 第54-55页 |
·上市行为的福利分析 | 第55-56页 |
第5章 市场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56-62页 |
·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诱导型低俗广告过多 | 第56页 |
·低购买力用户利益得不到保障 | 第56-57页 |
·游戏企业研发能力普遍偏低 | 第57页 |
·盲目上市造成资源浪费 | 第57-58页 |
·企业上市提高了资源集中度 | 第58页 |
·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范对策 | 第58-62页 |
·规范网络游戏广告环境,鼓励发布信息型广告 | 第58-59页 |
·增加低购买力用户游戏体验度、提高游戏服务质量 | 第59页 |
·加强游戏技术基础研究,提升游戏研发能力 | 第59-60页 |
·加大上市资格审查力度,积极引导优秀企业上市 | 第60-61页 |
·提高对上市企业的监督管理 | 第61-62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取得的结论 | 第62-63页 |
·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 第63-64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3页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