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农产物化学加工工业论文--化学加工过程及设备论文--农产物化学加工论文

花红叶多酚的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第1章 引言第13-25页
   ·花红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花红叶的植物学分类第13-14页
     ·花红叶的营养成分及研究第14页
     ·花红叶的活性成分及研究第14页
   ·花红叶的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第14-16页
     ·开发保健品第15页
     ·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第15页
     ·开发色素和香味成分第15-16页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植物多酚的结构和分类第16-17页
     ·植物多酚的提取方法第17-18页
     ·植物多酚的纯化方法第18-19页
   ·植物多酚的测定方法第19-21页
     ·结合活性测定法第19-20页
     ·重量法第20页
     ·容量法第20页
     ·分光光度法第20-21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1页
   ·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21-22页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2-25页
     ·选题意义第22-23页
     ·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花红叶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与制备第25-37页
   ·实验材料第25-26页
     ·实验原料第25页
     ·实验试剂第25-26页
     ·试验仪器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27页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6页
     ·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第26-27页
     ·单因素实验第27页
     ·响应曲面优化实验第27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标准曲线第27-28页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8-31页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结论第35-37页
第3章 花红叶多酚抗氧化性的研究第37-47页
   ·实验材料第37-38页
     ·实验原料第37页
     ·实验试剂第37页
     ·实验仪器第37-38页
   ·实验方法第38-41页
     ·花红叶多酚的制备与纯化第38页
     ·花红叶多酚没食子酸当量测定第38-39页
     ·花红叶多酚清除 DPPH 自由基的实验第39页
     ·花红叶多酚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实验第39-40页
     ·花红叶多酚清除羟自由基实验第40页
     ·花红叶多酚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第40-4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花红叶多酚纯化后的当量纯度测定第41页
     ·花红叶多酚清除 DPPH 自由基的活性第41-42页
     ·花红叶多酚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第42-43页
     ·花红叶多酚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第43-44页
     ·花红叶多酚总抗氧化能力活性第44-45页
   ·结论第45-47页
第4章 油脂抗氧化实验第47-57页
   ·实验材料第47-48页
     ·实验原料第47-48页
     ·实验试剂第48页
     ·实验仪器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50页
     ·油脂加速氧化的方法第48页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第48-50页
     ·油脂酸价的测定方法第50页
     ·多酚溶解方式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50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花红叶多酚对过氧化值的影响第50-52页
     ·花红叶多酚对酸价的影响第52-54页
     ·溶解方法对过氧化值的影响第54-55页
   ·结论第55-57页
第5章 花红叶多酚对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第57-65页
   ·实验材料第57-58页
     ·实验原料第57页
     ·实验试剂第57-58页
     ·实验仪器第58页
   ·实验方法第58-61页
     ·花红叶多酚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抑菌圈实验第59-60页
     ·花红叶多酚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第60-6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2页
     ·花红叶多酚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效果第61-62页
     ·花红叶多酚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第62页
   ·结论第62-65页
第6章 花红叶多酚半制备 HPLC 条件的研究第65-87页
   ·实验材料第65-67页
     ·实验原料第65-66页
     ·实验试剂第66页
     ·实验仪器第66-67页
   ·实验方法第67-76页
     ·红外吸收光谱测定第67页
     ·流动相质量的检测第67-69页
     ·色谱柱的选择第69-71页
     ·半制备上样量的选择第71页
     ·延迟体积的验证方法第71-75页
     ·自动组分收集器的设定第75-7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6-86页
     ·红外光谱谱图及分析结果第76页
     ·流动相纯度的检测第76-78页
     ·色谱柱的选择第78-82页
     ·半制备进样量的选择第82-84页
     ·延迟体积的设定第84-85页
     ·自动组分收集器延迟条件的设定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总结第87页
   ·创新点第87-88页
   ·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附录第97-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证理论的研究
下一篇:高炉风口套换热模拟及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