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 ·综述 | 第10页 |
| ·油井管简介 | 第10-11页 |
| ·API5CT标准对P110套管的要求 | 第11-12页 |
| ·化学成分 | 第12页 |
| ·力学性能 | 第12页 |
| ·套管抗挤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2页 |
| ·残余应力 | 第12-15页 |
| ·残余应力产生原因及测试方法 | 第12-13页 |
| ·X射线测定残余应力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 ·X射线测定平面残余应力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 ·腐蚀概述 | 第15-18页 |
| ·腐蚀定义及分类 | 第15页 |
| ·研究金属腐蚀的方法 | 第15-17页 |
| ·油井管腐蚀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应力腐蚀 | 第18-27页 |
| ·应力腐蚀定义及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SCC的宏观形态特征 | 第19-20页 |
| ·SCC的微观形态特征 | 第20-21页 |
| ·SCC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 ·SCC裂纹扩展的机理 | 第22-26页 |
| ·SCC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 ·实验样品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及分析测试手段 | 第30-33页 |
| ·残余应力测试 | 第30页 |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30页 |
| ·应力腐蚀测试 | 第30-31页 |
| ·腐蚀失重实验 | 第31-32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2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32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P110套管残余应力研究 | 第33-44页 |
| ·P110套管残余应力对其抗挤毁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逐层剥离后不同壁厚处残余应力计算公式修正 | 第35-36页 |
| ·轧制后未热处理的P110套管的残余应力 | 第36-38页 |
| ·调质后未矫直的P110套管的残余应力 | 第38-41页 |
| ·调质后矫直的P110套管的残余应力 | 第41-43页 |
| ·冷矫直后P110套管的残余应力 | 第41页 |
| ·温矫直后P110套管的残余应力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P110套管钢应力腐蚀行为的研究 | 第44-52页 |
| ·显微组织分析 | 第44-45页 |
| ·SSRT行为分析 | 第45-47页 |
| ·SSRT后断口形貌分析 | 第47-48页 |
| ·SSRT后断口侧面形貌分析 | 第48-49页 |
| ·快慢扫描极化曲线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几种因素对P110套管钢在H_2S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52-76页 |
| ·酸对P110钢在H_2S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52-61页 |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52-54页 |
|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54-56页 |
| ·腐蚀失重分析 | 第56页 |
| ·腐蚀产物形貌分析 | 第56-58页 |
| ·去除腐蚀产物后样品表面形貌分析 | 第58-59页 |
| ·表面腐蚀产物的XRD分析 | 第59-60页 |
| ·腐蚀样品的横截面形貌 | 第60-61页 |
| ·温度对P110套管钢在H_2S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61-67页 |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61-63页 |
| ·腐蚀失重分析 | 第63-64页 |
|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64页 |
| ·腐蚀形貌分析 | 第64-66页 |
| ·去除腐蚀产物后基体形貌分析 | 第66-67页 |
| ·H_2S浓度对P11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67-74页 |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67-69页 |
| ·腐蚀失重分析 | 第69页 |
|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69-72页 |
| ·腐蚀形貌分析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