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 ·手性化合物概述 | 第8-9页 |
| ·手性化合物制备的主要方法 | 第9-11页 |
| ·对映体拆分 | 第9-10页 |
| ·化学法合成 | 第10页 |
| ·生物法合成 | 第10-11页 |
| ·光学活性的β-羟基酯的应用 | 第11-12页 |
| ·COBE 和 CHBE | 第12-13页 |
| ·4-氯乙酰乙酸乙酯( Ethyl 4-Chloroacetoacetate, COBE ) | 第12页 |
| ·4-氯-3 羟基丁酸乙酯( Ethyl 4-Chloro-3-hydrozybutanoate,CHBE ) | 第12-13页 |
| ·生物法制备 S-CHBE | 第13-17页 |
| ·生物法还原 COBE 生产 S-CHBE 的机理 | 第13-14页 |
| ·辅酶再生 | 第14-15页 |
| ·生物制备 S-CHBE 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酮还原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高效表达 | 第18-33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4页 |
| ·菌株及质粒 | 第18-20页 |
| ·培养基 | 第20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页 |
| ·酮还原酶基因的人工合成 | 第20-21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21页 |
| ·表达载体 pET28a-kred 的构建 | 第21页 |
| ·表达载体 pTrc-kred 的构建 | 第21页 |
| ·重组菌培养条件 | 第21-23页 |
| ·细胞生长测定 | 第23页 |
| ·酶活的测定 | 第23-24页 |
| ·SDS-PAGE 检测目的蛋白 | 第24页 |
| ·重组菌细胞催化 COBE 不对称还原反应 | 第24页 |
| ·底物和产物分析 | 第24页 |
| ·重组表达酮还原酶 | 第24-27页 |
| ·重组质粒的酶切验证 | 第24-25页 |
| ·构建的重组表达菌株 | 第25页 |
| ·酮还原酶表达体系的筛选 | 第25-26页 |
| ·重组菌 BL21(DE3)/pET28a-kred 的 SDS-PAGE 分析 | 第26-27页 |
| ·重组菌 BL21(DE3)/pET28a-kred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7-31页 |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27-28页 |
| ·诱导时期的优化 | 第28-29页 |
| ·IPTG 浓度的优化 | 第29页 |
| ·诱导温度的优化 | 第29-30页 |
| ·诱导时间的优化 | 第30-31页 |
| ·重组菌 BL21(DE3)/pET28a-kred 转化 COBE 的研究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葡萄糖脱氢酶(GDH)基因的表达 | 第33-38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 ·质粒与菌株 | 第33页 |
|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第33页 |
| ·质粒抽提 | 第33页 |
| ·葡萄糖脱氢酶 NDA 获得 | 第33-34页 |
| ·葡萄糖脱氢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5页 |
| ·葡萄糖脱氢酶酶活力的测定 | 第35-36页 |
| ·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表达 | 第36页 |
| ·重组菌 E. coli BL21(DE3)/pET28a-gdh 再生辅酶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双重组菌偶联不对称还原 COBE 生产 S-CHBE | 第38-47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 ·菌种 | 第38页 |
|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38页 |
| ·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 ·双重组菌不对称催化还原 COBE | 第39-46页 |
| ·催化形式对不对称还原 COBE 的影响 | 第39页 |
| ·双菌细胞量比例对不对称还原 COBE 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细胞量对不对称还原 COBE 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辅因子及辅酶再生对不对称还原 COBE 的影响 | 第41页 |
| ·辅助底物对不对称还原 COBE 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底物浓度不对称还原 COBE 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转化温度对不对称还原 COBE 的影响 | 第43-44页 |
| ·pH 对不对称还原 COBE 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转速对不对称还原 COBE 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4页 |